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刘怀彧散文:庄严的猪(《长沙晚报》2015.12.17)

刘怀彧散文:庄严的猪(《长沙晚报》2015.12.17)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7-14 17:4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刘怀彧散文:庄严的猪

2015-12-17 刘怀彧 橘洲

    刘怀彧,宁乡人,现任职于长沙市某机关单位,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静的写字者,以文字的自由瓦解现实的局促”。先后于《散文》、《红岩》、《中国校园文学》、《星星诗刊》、《散文诗》、《小小说选刊》、《视野》、《意林》、《经典阅读》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650余篇(首)。著有散文集《叶上有字》《大地零食》,诗集《一篮春水》,随笔集《朋友三四》《习(诗)笔记》,新闻作品集《生命的重要》等。

      在湖湘,“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会喂猪”一语日益响亮。每当听到这句俗语,脑海里时常浮起一些让人眼眶发热的场景:就着一盏油灯,弟妹们手不释卷温书,母亲“咚咚咚”剁着猪菜陪读,彼此不时对视一眼,便有无限的温暖在传递,在一圈一圈地蔓延……


    宁乡花猪,中国四大名猪之一。那年代,吾乡家与家的贫富全在喂猪。
    吾乡的猪,生得隆重。在我家,母亲老早就会给猪娘算出预产期,在它猪食里搅上一两只鸡蛋,每晚临睡前都要提着马灯照照动静,酿出一种气氛。真到临产,必通宵达旦守候在猪娘旁。看到猪崽露头,欢喜得像媳妇生子,如果生到十二头以上,恨不得放两挂鞭子向全村报喜。最是接生时的那份小心,生出一只,捧出一只,抹去羊水,先放在软草窝里暖暖,接着又捧到猪娘乳头旁吸奶,还要提防被疲倦的猪娘压坏。最后出生的那只猪崽叫囡子,往往个头小、身体弱,吃奶时争不到位置、挨不到奶头,母亲特别留心,又嗔又怨地把那些强壮的猪崽扒开,将奶头塞到它嘴里。

    吾乡的猪,吃得精致。那时节人嘴且难保障,家畜自然是以野草为主。但吾乡的猪,远没那么随和。它们非鲜不尝、非熟不食。田垄间,小溪边,妹妹背着一个大篓,掂着一把小锄,弯着腰,鼓着眼,仔细地搜寻、挑剔,什么猫耳朵、狗脚板、蟆公草、地菜子、鸭脚板,尽皆很细微的什物,大半天也弄不到一筐。猪草采回后,得洗净、沥干、剁碎,混着淘米水、洗碗水、米糠,大火煮熟。这还不算,在猪正式进食前,还得用手一把一把地搓,择掉沙子、骨刺和草梗等硬物。没事时,我们特爱看猪进食,每当哼哼唧唧的叫饿声响起,母亲打起飞脚,将盛满猪食的木桶提到猪圈边,猪各自举着大嘴,或跳或挤或拱,如果三四头猪一同闹腾,食桶常有被拱翻的时候。好不容易将木桶迎下去了,猪嘴一口气插到食物里,半天半晌才抬头喘气,嗷嗷致谢。那个香、那个急,让人好气又好笑。

    吾乡的猪,养尊处优。它们的居室大都也是砖墙瓦房,与人舍相差无几。前面是干净敞亮的餐厅和稻草铺就的软卧,后面是拉撒方便的卫生间(粪池),父亲每天都会给它们打扫冲洗,隔数日将粪便清运到田里。而它们,整天无所事事,唯一的任务就是长膘。可它们偏偏不急,悠悠闲闲地享受着饭来张口的慢生活,往往一年到头,也不过两百来斤。
    吾乡的猪,宝相庄严。它们俊俏富态,是牲畜中的贵族,是猪类中的潘安。其俏也,首在毛色,更兼额顶有白斑,腹下和四肢均为白色,肩颈尤有一白色环带,其他部位均为油亮的黑毛,雅称“乌云盖雪银颈圈”。其次在骨架,背宽、腹大、腿壮,全然不像后来的瘦肉猪那样尖嘴猴腮。再次在肉嫩,正因为吃得精,无公害,长得慢,营养足,因而皮薄肉厚、肌理细腻,肥瘦相间,炒之芳香四溢,食之有特殊的鲜嫩甜美。
    吾乡的猪,备受青睐。因为名贵,湘乡安化涟源等地的“猪客”纷至沓来,三五成群,寻购猪崽。于是乎,母以子贵,养猪娘就成了生生不息的一大产业,形成了一条绵长的产业链。比如有专门配种的,往往是一个慈祥和气的老者,赶着只火急火燎的公猪,在村落阡陌间穿梭;又比如有了专门做小猪中介的猪经纪,吾乡叫“猪边缰”,能说会道的角佬,带着人沿家沿户买猪崽。边缰者,就是把买家、卖家两边的缰绳扯拢来,撮合成交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
    吾乡的猪,走得尊荣。每当小猪出卖,母亲总会抹一把眼泪。往往是那些外地“猪客”挑着担子出门,猪崽走上它们遥远的行程,“哩哩”声渐行渐远。母亲忽地赶到河边,“唠唠唠唠,要听话啊,要安生啊”,当母亲在夜色中这样高声招呼的时候,少不更事的我们也往往会鼻子一酸。当然,吾乡待猪也不至于慈悲到养一尊大爷,让它长命百岁。猪喂大了,必请来专业的屠户,要烧香点烛为其“超度”,还要念叨一个彼此关照的理由:“脱了毛衣换布衣,莫到凡家变畜牲(牲,在吾乡读为‘xian’)。”数月辛劳,换来一叠票子。盖房子,娶媳妇,送小孩读书,这就是生活的底气。
    在湖湘,“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会喂猪”一语日益响亮。每当听到这句俗语,脑海里时常浮起一些让人眼眶发热的场景:就着一盏油灯,弟妹们手不释卷温书,母亲“咚咚咚”剁着猪菜陪读,彼此不时对视一眼,便有无限的温暖在传递,在一圈一圈地蔓延……

 

(此文刊发于2015年12月17日长沙晚报橘洲湖湘文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