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7-31 04:1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照例,先录下原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配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你在题目中,已经把欧阳修的这篇散文的文体标识为“散文赋”,我不知道是不是你的教科书标定的,但“散文赋”三字确实概括了这篇散文的特色。

两汉之际,为亡人作祭就比较流行了。体例有诗经遗风和汉赋影响。如曹植的《金瓠哀辞》,悼念他十九岁天折的女儿:

在襁褓而抚育,向孩笑而未言,不终年而夭绝,何见罚于皇天,信吾罪之所招,悲弱子之无愆。去父母之怀抱,灭微骸于粪土。

再如贾谊的《吊屈原文》: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汩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风伏窜兮,鸱鸮翱翔。阘葺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到了唐朝,韩愈撰写的祭文一方面还保留四言押韵的传统(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一方面采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这类祭文一般写骨肉深情。如《祭十二郎文》。

欧阳修一生所作祭文较多。其中有四言韵文,如,《祭梅圣俞文》 :昔始见子,伊川之上,余仕方初,子年亦壮。读书饮酒,握手相欢,谈辩锋出,贤豪满前。也有单纯的散文体,如,《皇考焚黄祭文》 :

男修谨以清酌庶羞之奠,告于皇考郎中之灵。修不肖,不能绍禀先训,尚赖余德遗休,不陨其世,得阶仕进,荷国宠灵。欲报之恩,不知其所。

欧阳修的贡献在于:他用“韵文”的崭新形式写作祭文,而且是同时代中写得最棒的。

说是“崭新形式”,是因为一,它与“四言诗体祭文”相比,摆脱了“四言诗体”的在形式上的束缚,想长则长,欲短则短,完全取决于作者抒发情感的需要。这种长短句在音韵上迭宕起伏,意识流如瀑布下泻,气势逼人。即以《祭石曼卿文》为例,称赞石曼犹卿“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的人格不朽,即使埋于地下,也可以“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但天妒英才,“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它在层次上的转折,感情上的变易,来得不着痕迹,若有势然。

他这“韵文体”又不同于纯粹的“散文体”,它有 散文的表达自由,但比散文多了几分华彩:它有散文的曲折起伏,却较散文读来更加章节抑扬,韵律,赋于祭文这一文体以催人泪下的神秘力量。

此篇祭文问世,距石曼卿之死,已过了二十六年。当年石曼卿死时,欧阳修曾作《石曼卿墓表》和长诗《哭曼卿》;时过二十六年,作者又致祭亡友,他们的友谊之深,可以想见。欧阳修写此祭文时用心之专,也就略见一斑了。还有一个佐证,欧阳修用韵文体作祭文,除了《祭石曼卿文》外,还有一篇是祭皇帝的 《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可以用来佐证欧阳修给最重要的对象作祭文,都(才)使用了韵文体;也说明《祭石曼卿文》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

附:《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

维治平四年岁次丁未八月丁未朔八日甲寅,具官臣欧阳修伏睹大行皇帝灵驾发引。臣以官守有职,不得攀号于道左,谨择顺天门外,恭陈薄奠,瞻望灵舆。臣修西望泣血顿首死罪言曰:
伏惟大行皇帝至仁至孝,本尧、舜之心;克俭克宽,躬禹、汤之圣。德泽被物,威灵在天。今者因山为陵,卜万世而协吉,同轨毕至,无一人之后期。而臣受恩最深,报国无状,不能秉翣持绋,以供贱事。而古人可慕,有愧三良之殉身;罔极衔哀,但同百姓之丧考。尚知豺獭之荐,冀伸犬马之诚。臣无任号天摧绝哀慕感切之至。臣修西望泣血顿首死罪。谨言。

非专业论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