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感动甘肃 “人生不在于长短 在于是否精彩

感动甘肃 “人生不在于长短 在于是否精彩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0 13:49 编辑: 网络 查看:

  甘肃省广电总台广播新闻中心副主任曹煊身患癌症仍然坚守工作一线

曹煊(左一)在直播间指导工作。记者 陈若梦 摄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就爱这个工作。” 在得知自己入围“感动甘肃·2011’十大陇人骄子”候选人名单时,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广播新闻中心副主任曹煊说出了这样一句朴素而真实的话。曹煊在新闻战线上工作了31年,即使身患癌症,也没有改变。因为他坚信:人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延展生命的宽度!

  病痛难阻工作热情

  12月9日早晨8时许,51岁的曹煊和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倒杯热水、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丁零零”,桌上的电话响起,有任务来了。曹煊边听电话边拿起手中的铅笔,在纸上记下采访的时间、地点,挂上电话,又给记者打电话安排采访,并详细叮嘱要注意哪些重点。之后,他继续看电脑上新传来的稿件,认真修改,最近的几篇专题稿件还要再仔细琢磨琢磨。

  和人聊天时,曹煊健谈、思维缜密、兴致蓬勃。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癌症患者,也很难相信,头发浓密黝黑、说话底气十足的他已患直肠癌多年,且曾做过一场长达8个小时的大手术,药物化疗了整整3年。

  那是2007年12月的一天深夜,正在上夜班的曹煊感到极度不适,他咬牙坚持编审完所有的稿件。第二天早上,审听完整组《甘肃新闻》节目的录制,已经撑到极限的曹煊蹲在单位的卫生间里,血流如注。

  经检查,曹煊患的是直肠癌,需要进行手术。得知消息的妻子哭肿了双眼,他却宽慰妻子,“这个病不要紧,做了手术肯定好的。”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不到2个月,顽强、乐观的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家人、同事都劝他再回家好好修养一段时间,曹煊却说:“单位工作忙,人手又紧张,我应该来上班。”

  31年勤奋赢得人生精彩

  51岁的曹煊已经整整工作了31年,对于这份工作,他满怀热爱。

  曹煊从小在甘南长大,他一直热爱写作,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用自己的笔记录这多彩的世界。

  几经辗转,曹煊如愿进入了甘肃广播电台,从此,他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毕生的精力付诸于此,采写出一篇篇具有影响力的稿件。

  他的42件新闻作品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优秀新闻作品奖,其中3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2件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15件作品获其他国家级优秀新闻作品奖。他参与策划编辑的《今日观察》节目获得了首届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十佳栏目奖。他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笑对病痛笑对人生

  担任广播新闻中心副主任后,曹煊负责中心广播节目的策划、编辑和制作。面对每天中心记者、各地记者站、地方台和通讯员发来的大量稿件,曹煊一丝不苟地坚守岗位,策划、审稿、编辑……常常加班到很晚。

  在广播新闻中心的工作中,最辛苦的就要数夜班了。每天夜班的工作是编辑制作和监听播出第二天一早的《甘肃新闻》节目,从晚上8时到第二天早上8时结束,其间最多只能休息3个小时。而这样的夜班,曹煊经常一上就是一两个月。

  高强度的工作中,曹煊也感到了身体的不适,没想到,“癌症”这个可怕的字眼走近了他。但他没有感到丝毫的恐惧,平静地接受治疗,甚至没有告诉自己远在广州的儿子。

  “当时我就想,就算死了,我也很满足。自己这辈子,活得很值,工作和生活都很满意。”曹煊乐呵呵地说。

  “人活着就是为了过程”

  曹煊在直肠癌手术后,身体装上了便袋,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然而,他仍旧和往常一样,认真对待工作。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还在化疗中的曹煊,又主动回到工作岗位,承担起了抗震救灾的报道工作。在抗震救灾最为紧张的阶段,他甚至推迟了每月一次的化疗。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曹煊选派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并立即着手研究报道工作。当天,虽然不是他值班,但他还是早早地赶到了单位,自觉承担起了整个报道的组织工作。

  “工作认真、心态好”是同事对曹煊的普遍评价。3年的化疗,是漫长而痛苦的治疗过程,曹煊却从没有说过苦,他轻描淡写地说:“刚开始有一点难受,慢慢就适应了。”内心的强大力量显示出了作用,原本180斤的他做完手术瘦到了140斤,现在又恢复到了原来的体重。他说自己现在身体很好:“人活着就是为了过程,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精彩!”

  今年6月,他用近二十天时间,带队完成了建党9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党的光辉照陇原》河西地区十多篇新闻专稿的采访,10月份,他又带领记者组赴甘南完成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十多篇稿件的现场采访。

  人生在路上,精彩不停歇……(记者 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