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别说多活20年,就是多活10年也可以看到很多生活更新和人间奇观,共享到许多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成果。所以说,那句“宁要生命的浓度,不要生命的长度”是值得疑问的。如今的生命浓度往往就潜伏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普通现代人的生活甚至可以抵得上古代的皇帝:现代人都看过电视电影,坐过小车用过手机,秦始皇就没有这个福份,他老人家连一张逼真一点的画也没看过,坐的不过是马车,木头轮子颠得屁股生痛,更别说飞机,敌军入侵根本不可能按下手机就通话。秦始皇绞尽脑汁,工程浩大地建造了万里长城,不过是期望靠长城上的烽火台点燃烟火来传递情报。 人多活一年,就可以看到、享到一些高浓缩的现代新生活,因此,人生的浓度与长度的关系是密切的。如果早逝,生命再怎么浓也浓不到哪去。文革时期,你想浓也浓不起来,八个戏,文化生活几乎荒芜,那些在文革就不幸英年早逝的人,根本无法想像如今文化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如今一月的文化精神生活似乎可以抵得上那时的几年。那么,随着社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十几年、若干十年之后,人的生活面貌也同样是如今难以完全预料的,永远闪烁着扑朔迷离的神奇之光。 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赞美这个从落后、愚昧中嬗变而来的新时代,要远见到以后的人生内容会越来越浓郁。我们既要生命的长度,更要生命的浓度。正因为高节奏的生命浓度,使我们增添了渴望生命长度的心愿,增添了融入社会大潮、力争上游、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
给一个人的一生作生活质量评价难在人的寿命参差不齐,长至百岁,短到出生。且不说那种白首送黑发的悲哀和长寿百岁,那毕竟是少数。单说大多数的生命终结,大约在50多岁到70多岁居多,之间相差了20年的光景,先走的人是有很多遗憾与空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