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当生活给了我一巴掌"郑丹瑞UIC分享人生经验

"当生活给了我一巴掌"郑丹瑞UIC分享人生经验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01 17:48 编辑: 网络 查看:

  央广网珠海4月29日消息 香港著名主持人郑丹瑞日前应邀做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思成名人堂”,以“当生活给了你一巴掌”为主题做了内地大学的首场演讲。他风趣幽默地用英语、普通话、广东话三种语言向UIC师生,分享了自己人生路上“一巴掌又一巴掌”的故事。

  第一巴掌:高考失利 坚持所爱

  郑丹瑞高中时,一心想考入香港大学,但却名落孙山,给了当时的他一个强烈打击。“这是生活给我的第一巴掌。”郑丹瑞笑着回忆道,“当时的香港浸会大学还是香港浸会学院,可自己的分数只能报考浸会学院的传理系。而且,当时我还一直以为浸会学院的传理系是学习传播佛教的课程,所以一直很排斥。之后还是经过读书十分优秀的姐姐分析,才发现原来传理系的课程都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虽然自己最后补考成功,得到了进入香港大学的机会,但是我也不想去了,因为我喜欢浸会的专业。”

  “只有跟随自己的心,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付诸努力才能将其学好做好。这是‘ 生活第一巴掌 ’给我的感悟。” 郑丹瑞说道,“从大学起,我就开始在电台做主持,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理对人生方向的影响。我相信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它的安排。”

  第二巴掌:坚定信念 跌倒爬起

  郑丹瑞曾在其他采访中说过,做导演、做主持、当演员,一直在不断尝试和创新。而在这多重的身份中,编剧是自己最看重,也是最喜欢的。刚涉猎编剧时,郑丹瑞很快地升为编审,并得到了写电影剧本的机会。但是太过顺利的得到往往更容易被绊倒。最开始编写的两部电影票房惨败,严重的打击了他对于编剧的热爱和信心。郑丹瑞戏称:“当时的电影首映现场,自己不敢面对观众,于是用宣传单掩面而过。事后我还被人嘲笑,要拍烂片就找郑丹瑞。这是生活给我的又一巴掌。”

  “当时,我还考虑过,干脆不做编剧,去开的士卖保险算了。”郑丹瑞说道,“于是,我问自己从0到100,自己对编剧的热爱有多少分?我的回答是,我喜欢创作!是300。因此,我不应该放弃它,而去开的士卖保险。”

  创作,给了郑丹瑞最多最痛的巴掌。但他说:“路是自己走的。在选择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明确自我,到底要的是工作,还是Career。”

  人生“喂饱灵魂’最重要

  郑丹瑞幽默地说道:“其实今天,我本来想带给大家‘十二个巴掌’,可是因为时间有限,只能带给大家‘两个巴掌’的故事了。我的人生每隔一两年就会有一个巴掌打过来,但每一巴掌都是人生成长的储蓄。我在低谷的时候是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我会被人请去讲述我遭遇过的那一个个巴掌。你们毕业之后走上社会,巴掌会来得越来越多。这些时候你都可以问自己0到100的问题。没关系的,巴掌是你的财富,你会从中获益。” 郑丹瑞与现场的UIC师生分享道。

  当被问及有关学校选择的问题,郑丹瑞以自己女儿的故事分享道:“我的大女儿在英国研读英国文学,小女儿读考古学与人类学,这在许多亲朋好友眼中是不切实际的,他们认为这类工作以后不好搵食(找工作),还劝我让女儿改专业。但我认为,人要搵食,但是食要有食相,有人狼吞虎咽,有人细嚼慢咽。在香港,肚子吃饱,灵魂饿死的人,我实在见过太多。只有将灵魂喂饱了,才能真正完善自我,所以你想做的,尽管去做。”

  嘉宾介绍

  郑丹瑞,人称旦哥,香港的著名电台DJ、节目总监,并兼电影监制、导演、编剧、演员和作家于一身,曾任香港商业电台营运总裁。

  思成名人堂

  “思成名人堂”由 UIC“思成·筑梦大学生实践团体”发起并建立,致力于为UIC的学生们提供与名人名家,公众名人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旨在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去倾听优秀人士成功背后的故事,激励大学生努力寻找前行的方向。

  开办至今,思成名人堂已成功邀请了六位嘉宾做客。包括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包凡一、前文化部部长王蒙、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香港著名歌手谭咏麟、香港著名主持人陈启泰、前中国篮协主席李元伟及本次嘉宾、香港著名主持人郑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