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诗词中的人生感悟

诗词中的人生感悟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17 10:58 编辑: 网络 查看:

    曾经喜欢古诗词,因为其以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想象空间;也因为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不管是豪放还是婉约,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尤其是用心读来,总能在心里感受看不到却能想象得到的那份美丽;曾经也试图忘了那些美丽的词句,只因为那时的伤感总似秋日清晨薄薄的雾,缥渺却挥之不去,那份幽怨总归结于那些细腻、婉约、凄美的诗句,以为是它们,是它们勾起自己绵密的心思,淡淡的哀愁,而今知道有些东西有种喜爱是深入骨髓的,任你再不愿想不愿读却依然在心头。

    因为女儿的语文老师生病了,女儿的语文课也再次受到影响,于是想着空闲时间让她背诵一些古诗词吧,然古诗词中太多伤感之作并不适合让快乐的孩子去背,所以一直在找一些适合她的、清新明快的词作让她来背,比如前面写过的《行香子·树绕村庄》、《好事近。梦中作》等都很不错,其实我知道不管我愿不愿意,背诵古诗词对女儿来说都将会受益终生。

    于是,有时我也再去看唐诗宋词,今日再听再看再读,少了伤感多了平静,知道文字本身没有错,能够引起心之波澜的是多情而敏感的心,写者与读者皆如此,才有流传千年的佳句,才有佳句流传千年。

    昨天和今天听北师大副教授康震在《百家讲坛》讲的苏轼和李清照,除欣赏那些优美而熟悉的诗词外,更多的是关注和思考他们人生的幸和不幸,在这儿我更想说一说自己对李清照一生的幸和不幸的理解,幸,是说她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的开明、宠爱,从小饱读诗书,使她有了一个快乐、幸福、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又有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使两人更是惺惺相惜、相知相恋,真的是人生如此,夫复何求?那是一段令世人羡慕的的情缘,更是一段令李清照一生充满美好回忆的时光,然欢愉的日子总是太短,国难当头,家庭变故,爱人离去,人生的苦难还是落在了柔弱而又坚强的李清照身上。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李清照的幸福就不再说了,可是她的不幸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

1、国家危难。当时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国将不国,正如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一个国家已不能够给他的臣民以安全感,百姓流离失所,连皇帝自己都得东奔西逃,个人的幸福又从何而来?

2、经济困难。李清照和赵明诚皆出身官宦家庭,家教甚严,却也并不缺钱,所以拥有钱的欲望也并不强烈,没有太多的财物,却还要购买自己喜欢的文物,所以,可以理解赵明诚也不会给李清照留下太多的钱财,然而任何时候,经济都是人生活的保障,独立而自尊的前提,所以,晚年的李清照只得依靠弟弟,过寄人篱下的生活,经济或是原因之一。

3、没有子女。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恩爱却没有子女,可以说是其一生的一大不幸。先不说生养儿女是为了养老,当然从现在来看儿女也无法养老,但从人生的自然规律来看,生老病死是一个人一生不可避免的过程,缺少哪一个都不完整;而生养儿女除了辛苦外更多的是生命传递的幸福,可以想像,如果李清照有几个可爱的儿女,生儿育女的繁琐忙还忙不过来呢,又哪来那么多闲愁?又怎会“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晚年的颠沛流离里也会少很多孤独和凄凉,没有了相濡以沫的爱人,至少应该能享受到子孙的天伦之乐吧。

4、为物所累。李清照和赵明诚喜爱收藏,穷其一生,收集藏品。于其之中,求得快乐;也因其受尽折磨。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爱,有人喜欢金钱,有人喜欢仕途,有人喜欢香车,有人喜欢美女。。。。然而不管你喜欢什么,终会为其所累。李清照一生敢爱敢恨,我行我素,至死放不下的是她的最爱,护佑一生却也不得其终,可是这最爱也是身外之物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然而,正如清代评论家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李清照一生坎坷,尝尽人生百味,却也成就了她“一代词宗”的称号,幸与不幸又岂是我所能评论的,呵呵,一点感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