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中国铁人三项"个体户"人生感悟:享受挑战自我

中国铁人三项"个体户"人生感悟:享受挑战自我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05 00:25 编辑: 网络 查看:

一个月前,《铁人世界冠军集》拍摄团队来到北京,拍摄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党琦。《铁人世界冠军集》是一部美国纪录片,影片的主人公是6位不同国家的铁人三项运动员。中国作为一个铁人三项运动还比较落后的国家,竟然也有一名运动员能成为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就连党琦本人最初得知这一消息时也感到非常意外。而当人们了解了党琦的“铁人”生涯和他的人生感悟之后,美国制片人的选择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采访党琦时是晚上8点,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训练。每年5月~10月底,是铁人三项的赛季,党琦必须从经营自行车和运动营养品的业务中腾出更多的精力,进行训练和比赛。和中国专业运动员不同,党琦是一名民间运动员,他要在自谋生计的基础上,去开拓自己的运动事业。

2003年11月,当时还是国内某大型航空公司空乘的党琦,在海南第一次接触“铁人三项”运动。当时,他在街头看到“三亚铁人三项赛”的海报,一向热爱运动的党琦出于好奇,就去报名参赛了,“记得当时500多名参赛运动员里,有420名来自国外。那时,铁人三项运动在中国还非常冷门,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这项运动,参与者更是寥寥无几。”党琦回忆说,第一次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的经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项运动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其实谁都可以玩儿,并不像大多数中国人想象的那样,以为铁人三项门槛很高,只有身体素质像超人那样的人才能参加。”

空乘的工作待遇优厚,是很多人眼中的“金饭碗”。但已经当了乘务长的党琦,却发现做这项工作越来越没有成就感。长期封闭在机舱内和作息时间的不规律,也让党琦从骨子里对运动的热爱难以满足。2005年,党琦决定辞掉工作,他要追逐自己理想的人生。

同年8月,党琦来到北京,担任健身俱乐部的私人教练。尽情挥洒汗水,激发身体潜能,让整个人在运动中享受生命的活力,这正是党琦喜欢的工作。在私人教练的工作岗位上,党琦的激情和能量被大大释放,很多私人教练为找不到客户犯愁,而党琦却因为客户太多而不得不减少预约订单。

在担任健身教练一年多后,已经埋藏在党琦心底多年的“铁人三项”种子再次萌芽。2006年11月,党琦开始寻找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的机会,2007年1月,他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项比赛,当时,仅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针对性训练,他就拿到了冠军。这极大地鼓舞了党琦的信心,至此,他坚定地走上了铁人三项运动员的道路。

“直到2012年,我都是一边当健身教练,一边在业余时间训练和比赛。2012之后,我开始经营一些赞助商的产品。”党琦认为,“其实,工作与运动并不矛盾。也正因为如此,国外才会有那么多业余运动员。”

一年参赛五六次,每次交通和食宿的花费平均在3000元左右,一年下来要花费一两万元,“这样的花费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不算太高。”党琦表示。

从2007年第一次拿到冠军到现在,党琦已经拿到了36个大小赛事的冠军。作为一名业余运动员,又是快到30岁时才开始进行比较专业的训练,党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这也让他成为国内“铁三”圈子里的标杆性人物,名声传到国外也不足为奇。

但这些优异的成绩在党琦看来,还不是自己“铁三”生涯最重要的收获,“为什么铁人三项在国外影响力那么大,能有那么多参与者和爱好者,而国内的差距却那么大?”这是党琦在成为一名铁人三项运动员后经常想到的问题。在不断与国外“铁三”爱好者接触,并对比中外体育差异的几年里,党琦逐渐发现,“国外参加‘铁三’比赛的选手中,90%是以重在参与、享受挑战自我的过程为参赛目标的,只有10%的参赛者非常在乎比赛成绩。”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唯金牌论”体育氛围下的中国人来说,是对体育观念的一种颠覆。

在媒体面前,党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让铁人三项运动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至于自己的成绩,他几乎很少提及。

在中国,一些冷门运动项目的普及,被体育部门管理者看成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并认为只有取得优异的竞技成绩,才能带动这些项目的发展。因此,这些项目的主管部门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主要投向竞技体育,但即便竞技成绩再优异,普及依然举步维艰。在党琦看来,一个运动项目,最重要的生命力体现在参与者享受这项运动的过程,“就像‘铁三’,只有参与过的人才知道,它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运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也不是身体的反应,而是完成了自我挑战,和从运动中得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