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 - 公务员考试试题】
1.应该怎么看待你人生的“长度”和“宽度”,并具体说一说应该怎么改变一个人的“宽度”?
2.关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3.你是一名乡镇工作人员,现须在一次会议上代表本乡镇发言。请你以“农民增收”“环境保护”其中一个为主题,发表一段讲话,时间3分钟。
【参考答案】
1.关于人生的“长度”与“宽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这是人生的逻辑题,观点、立场、角度不同,答案不一。如果我是一名公务员,相对于这样的身份,我就会这样理解:“长度”象征我的优势;“宽度”体现我可以拓展的能力。
对于作为优势的“长度”,证明我相比于他人已经在某些领域具备了一定的高度。工作中的这种“长度”,更多时候体现为我能否保持;必要的时候,如果可能,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可以拓展的“宽度”,往往是弱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鉴于此,我认为,对于“长度”要保持,并适时寻求可能的发展。对于“宽度”,则要不断地拓展。具体做法是充分认识自己的弱点、劣势,针对这些不足,找到转变的方法,然后大胆地去尝试。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弥补自身、探索新知的充电的过程。“宽度”不断“加宽”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弱变强、由不足到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更是一个与长度不断接近的过程,当“长度”和“宽度”具备了同样的幅度,就会形成一个“平面”,具备了一定的面积。在工作中,如果我能够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我想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
2.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农村劳动力中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这部分人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活动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所以表现为“剩余”。截至2009年,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8%,其中剩余劳动力就达到1.2亿,而且还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如此大比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转移安置,愈来愈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处理得好,将会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
基于以上现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在转移工作上,各级政府应积极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要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束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诸如人口、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以改革和完善,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发展。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各地区进城人口与城镇化等其他要素配置的不均衡,农村人口就近进城与跨地域、异地进城并存发展成为一种必然。最后,要开辟多渠道的转移路径。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增强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一步扩大国际劳务输出,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换国外土地、能源等资源。还要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除此之外,转移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防患于未然。总体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安置,无论是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还是对作为流入地的城市,都有可能带来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农村,导致留守农耕的劳动力质量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抛荒弃耕的现象。 二是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明显上升,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也使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使得流出地农村常住人口文化程度明显下降。三是加重了城市就业和管理的负担。四是给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五是给社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鉴于此,政府在转移安置过程中,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出台相应的政策,各级相关公职人员要积极配合,防微杜渐。
3.我选择“环境保护”为主题。
各位与会领导、同事:
大家好!
我代表我乡(镇)发言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从建设绿色××乡(镇)做起”。近些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地显现出来,诸如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等问题频频出现。人类在迎来了智慧经济的时代后,也开始面临凸显的生态危机,改善生态环境被提上了日程。
目前,在全社会都处于积极响应“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行动中,我乡(镇)也不甘落后,作为社会基层单元,切实开展工作。结合我乡(镇)自然风景独特、土特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我们确立了“建设绿色××乡镇”的发展目标。这个“绿色”旨意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利用我乡(镇)独特的地貌民俗搞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建设主要立足于维持我乡(镇)地貌景观原貌,积极构建自然山水园林。其二,在此基础上建立当地人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