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父亲抱着刚满三周岁的我,母亲抱着出生仅三十六天的弟弟,离开河南举家北迁,经过三天牛车倒汽车、汽车倒火车、火车倒火车、火车倒轨道车的艰难辗转,我们终于到达了内蒙古的一个边远小煤矿,并从此落地生根。关于这次旅途的拥挤与艰辛我毫无记忆,一切来自于父母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六岁的时候,我随母亲又回老家住了八个月,但我的记忆里也只存着一些不太清晰的片断,关于故乡,关于故乡许多的亲人是那样的遥远而模糊。高中毕业后,十九岁的我曾只身一人回到过故乡,这一次的记忆是清晰的、感受是真实的,亲人们的热情是难忘的。从此,故乡那美丽的田园风光,善良纯朴的民风民情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看到或听到与故乡相关的人和事,总免不了深深的眷恋。|||岁月流转,青春老大,屈指算来,已经二十年没有回过家乡了。虽然幼离故土,虽然回去的机会少之又少,但父母不变的乡音,亲人们殷殷的牵挂,骨子里流淌的血液,让我对故乡总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我知道这就是心中那个解不开的故乡情结,如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愈久而弥笃,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之情,让我对这块古老而神秘的中原大地充满了向往、憧憬,爱惜和依恋,常常让我莫名其妙的有种忧伤而甜蜜的感觉。|||想来,国人的故乡情结由来已久,从汉高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到历代游子们所吟咏的“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乡关何处是”,象一首首动人的歌几千年传唱不衰。看来对故乡的爱是每一个游子内心的独白,是与生俱来,无法割舍的。故乡总在很远的地方,散发出熟悉的气息,让我们无端的感动。|||但是,几年前,一位好朋友善意的提醒我说“以后别说自己是河南人,河南人现在几乎成了坑蒙拐骗的代名词了”,随即又转发了一条短信给我,就是那条非常有名的“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其实关于这样的负面新闻我也是早有耳闻的,我真的不知道是哪些河南老乡究竟做了什么样不堪的事,致使河南人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但我坚信,个别人的行为永远代表不了大多数,就象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它的阴暗面一样,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好人和坏人。|||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所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加上黄河经常性的大泛滥,使河南人民饱受苦难和折磨。而现在河南是地地道道的人口大省,每10个人中国人中就有1个河南人,走南闯北的河南人可以说已经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同时,天涯又何处无坏人呢?有一句俗语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这么多的人里出一些胡作非为的人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却几乎糟蹋了一个省的名声,一时之间,让所有河南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羞于自报家门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公平的。作家马说的《河南人惹谁了》,作家张向持的《解读河南人》对河南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勤奋善良,吃苦耐劳,简单朴实,不拘小节的同时又正统保守,墨守陈规,不思进取。近来,一篇《河南人正从流行话语中站起来》的文章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我想用不了多久,一个正面、求新、厚实、诚恳的河南人形象一定会悄然在民众心中扎根。|||故乡和出身一样是与生俱来,无法选择的,而且我从来也没有想过逃避和掩盖,或者说,我根本就不想再做什么选择。故乡不仅给我心灵的慰藉,更给我精神的寄托,故乡的烙印早已深深融入我的灵魂。|||我常常想,总有一天,我要回到故乡,走遍故乡的山山水水:到黄帝故里新郑,那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共同圣地;去周口,探寻人类始祖女娲如何抟泥为人,化育万物,又是如何炼石补天,救万民于水火;去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品味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如何开端;在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重温十三棍僧救秦王的传奇故事;看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如何在九朝古都洛阳“花开时节动京城”;还有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的包龙图开封府大堂;还有精忠报国,世代忠良的开封天波府杨家将;还要去商丘木兰祠,感受一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忠烈和仁孝。……我相信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引起我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我更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碰到的好人一定比坏人多。|||感谢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想念,让我眷恋,让我牵挂,让我感动,也让我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