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植树节的怀想

植树节的怀想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22 18:04 编辑: admin 查看:
3月12日,植树节。为纪念中山先生而立的这个日子,记得小时候每当此时,班上都要组织活动,扛树的,挖坑的,提水的,忙个热火朝天。看着栽下去的小树苗,那个盼呀,多希望它能快快长大,长成参天大树。|||许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些曾经的小树苗有的真长成了大树,但更多的却没了踪影。其中有的很快就断了枝头,秃秃地在风里摇摆,白忙活了,来年重植吧,当时就知道。就这样年复一年,待到上次再回到当年的小学时,我的确不知道面前的大树,都是什么时候栽下的。|||历史却在不容置疑地大步向前。二十多年的光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从12%提高到18.2%,并且向20%的目标继续推近。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人工造林创造了一项世界奇迹。回顾往事,不禁令人感慨,想当初,年少的我们植树时抱有那样的激情,就是为了能早日绿化祖国,而当如今已取得如此伟大的业绩时,我们又在做什么,是否能做到坚持每年一度的植树行动,或者说,即使做了,却依然保持着曾经的激情,而不是敷衍应付?|||许多时候并没有。植物节成了一种纪念,或者记忆,没有化为自觉、自为的实际行动。其实从植树节里,我们更应能窥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无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好,还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也罢,它们蕴藏的都是同样的精神。植树,更重要的是在心中植下一棵树。这棵树,不会因风霜侵凌而夭折,不会因烈日暴雨而枯萎,也不会因亭亭小荫就沾沾自喜,进而放松看护管理,而是要向上,一直向上,长成没有阻隔、没有止境的大树,直刺蓝天。|||与树为伴,如临君子。树包含自我奋进的精神,同时也是良师益友。古人从来爱树,惜树,《诗经》里就有“树之榛粟,椅桐梓漆”的句子。种桑植梓,桑梓因而成为故乡的代称。人们植树种树,除了满足生产生活等基本需要外,内涵也很丰富。|||陶渊明爱柳,屋后植柳树五棵,自号五柳先生。林逋爱梅,自称梅妻鹤子。杜甫喜桃竹,写有“平生憩息地,必种数杆竹”。放旷的东坡,筑起一道烟霞如林的苏堤。文人爱植树,一方面在于怡情养性,另一方面更在于将树作为虚静的观照和沉默的力量,以之来激励警策自己,松为百木之长,“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古往今来,吟颂松的诗章何止万篇?|||植树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鼎鼎大名的左公柳,饱含的更是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团结力量和勇御外侮的民族精神。“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新中国之前最壮观的植树史,左宗棠,这位统帅三军的儒将,一旦坐上战马,树就变成了利剑武器,赋予出从未有过的宽广涵义。|||一个人,一棵树,一群人,一片森林。像树一样生长,像树一样屹立。从环境方面而言,挑战自然的任务依然艰巨,“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声音犹在耳边;从精神方面来说,要在心里种下一棵树,现在,以及未来。
上一篇:悼念 下一篇:幽谷里的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