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我说,老师,去看您。他说,路上慢点,我候着你了。嘹亮爽朗的嗓门,浓重不改的乡音,寒冬里,暖如春兰。小区里,还在辨识着楼号,他已等候在楼下,大声的喊。就如初识,他自人群里,大声喊:阳光!|||拜见我的忘年交,第二次见面,相隔大半年,感觉识已经年。有些人,无多见,胜多年。人群中,太多的不如不见,让我们对这份不多见的真相见,愈加念想。|||第一次,送他一叠报纸,他怀揣起来,认真的说,我会仔细的看。我知道,他会的。这次,送他一本书,他说,我定会仔细的看。我知道,他会的。我说喜欢诗词,他很热切的盼着我多读多学多写。我知道,我会的。|||一室的温馨清芳中,一对温暖和蔼的长者,让人对外面的车水马龙与人群的太多热闹及荒凉,霎那隔远。老师是位老报人,在伏案爬格子、骑单车送稿子的年代里,那个认真厚道的孩子,学不会浮夸高呼、向来实话实说的率直与热切里,在那个集体无意识的年月里,吃尽了苦头。“吃不开”是一定的。只是,“反动派”的帽子,没将一位真正文人的身躯压垮,精神的骨骼与健朗的身板一样,倔强昂扬如故。|||我们笑夸,这行步和说话,如同小青年。他说,我打小是个苦孩子,论成分,其实就是个贫下中农,说了几句实话,成了反革命了。爽朗的笑里,却是孩子的澄澈与明亮。历经苦难,不改初衷,永远坦荡,始终真纯。这样的人生,用怎样的执着与信仰,搭起一条光明之途。结识这样的人生,途中纵观炎凉,亦满阳光。他们让我们看到,即便风雨,老时忆去,都是有趣的陪衬。|||他说,你们现在的环境,比我们好多了。还说,那个年月,你们这代人,是想都不敢想的。我翻开书中的一篇文给他看。因为,就在前几天,父亲短信里说,他看至此处,泪流满面。那是父亲的童年故事,那是一个家及一个国的哀伤与疼痛。说时,老师眼眶有了泪。他用笑脸,隐忍己痛。与他同运命过的同胞的苦,却是他难忍的疼。|||一家特色餐馆里,我们说着他的诗词,他却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凭,常年离不开一部字典,不确定就查字典。十五岁那年,在工厂里,因为自己喜欢“写写画画”的,被人安排办黑板报,却越办越有特色,后来成了单位的“一枝笔”,再后来,早早就是副县级干部,因为倔强“顶撞”,再也没能“转正”,直至离休。他说,说实话,起初爱上文字工作,真不是有那么高的觉悟,只是觉得这个活儿好,不用出力,吃得也挺好,那时候,有口饭吃,觉得就很知足。呵呵,多坦诚的先生,让他说那些“火热”而堆砌的话,至今都是难事。|||至今不改性情的先生,说到他看不惯的人、事,依然慷慨激昂,拍案而起。呵呵,这个实在到“吃亏”的毛病,至今不好改。也好,他活得多么真挚洒脱呀。多好呀,他活出了真正的人生况味。|||对着我这个79年的孩子,他说,我也是70后,过了年,就是80后了。哈,来年,先生整80岁,他将步“80后”。这个80后的老小孩,我想,他的“90后”及“10后”,他的每一天,都活在同一个时代,属于他自己的说真话的时代,一直。这样的人生,弯路苦路,都成了美味,在光阴里,淘洗出美不胜收的华章。|||许多人劝我,改改这个倔强和实在的毛病,教我学说好听的,甚至走好走的坦途,却怎么都学不来。跌跌撞撞中,猛然抬头,迎面,这样认真澄澈的师者,这样宁走弯路的先生,让我更加坚定,执着于眼前的“窄门”,没有任何实用的“好处”,却满无限芬芳的阳光。|||尊敬的先生,我想,这不是个适合于你我这般不懂捷径之人的时代。处处的功利暗算,太多的不学无术,太多的黑白模糊。你看,就连那些马虎的“好”,都成了业内“精英”。哈,却是一个为固守纯真的人们安排一次相握的时代。相逢,在永远说真话做实在人的固执的故园里。怀有同样洁愿的人,真,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