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关干荷的印象,只缘于古诗词,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但终究只是一种抽象的描画,想象不出莲花具体的美,只是有些许朦朦胧胧的印象。初见荷,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跟着大人翻过一座小山去另一个小镇,当走完山路后,路边有一处荷塘,叶子婷婷舒展干水面,花也袅袅娜娜地开着,纯白,粉红,婉约而未染尘。但也只是匆匆而过,未能与莲真正走近,算是惊鸿一瞥吧,但那一年,在心中,记住了荷的清灵和美丽。之后,似再与莲无缘,但关干莲的记忆则更深了,且有易安居士的佳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留得残荷听雨,红藕香残,玉簟秋,若独上兰舟,听雨,散落莲池,则是种忧伤美。最让人心醉的,莫过于席慕蓉笔下的莲,虽重门深锁,但依然如期而开,不忧不惧,芬芳的笑靥里,写一季的水清莲香。而她说,莲在太阳开始灼人前,也就是十点前,是最美的,那时的莲,叶与花都带着晶莹的露珠,阳光也是清澈的,每一朵莲都开到极致,莲香也清雅宜人。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便又是另一番情景了,只是同样的灵秀而已。人,其实在很多时候,远不如一朵花一片叶子轻灵自在,在这七月的夜里,屋子里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夜已深了,估计那满池的莲已该入梦了吧,只我还醒着,茶,已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