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湖北师院王小波:一点一滴平凡坚守 捐款献血感恩社会

湖北师院王小波:一点一滴平凡坚守 捐款献血感恩社会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14 13:5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近段时间,辩论赛、篮球赛等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园里开展的如火如荼,然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大家却不知道校园里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男生一直在以自己的行动默默践行着雷锋精神。他的事迹被报道以后,立即引起了媒体、社会和学校的密切关注和热议。他就是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1004班的王小波。

曾因家庭困难差点失学,如今还是靠贷款上大学的王小波,每天存下一块钱定期捐给希望工程。从2010年10月起,他已累计献血12次,共计捐献血液2500毫升,成为令人钦佩的“献血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却有着自己执着的坚守;他做的事情平凡而简单,却在无意中为我们树立了一道精神标杆。捐一块钱,这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都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却有多少人能够坚持365天天天捐一块钱呢?然而,这对王小波来说,却是一种使命,是一份责任。也许王小波每年捐赠的365块钱在很多人看来都微不足道,但这却是一个贫困学子最质朴的感恩方式。

困苦中自强不息 大学期间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王小波来自大别山区的麻城农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在“每10个红军中就有1个是麻城人”的这片红色土地上,王小波的父亲王文彩靠着几亩薄田,艰难地供养着王小波姐弟4人。

对于今年62岁的王文彩老人来说,两年前的夏天是一段既欣喜又苦闷的日子——女儿王伟琴、儿子王小波双双考上大学,可他却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

来到大学后,王小波经常顶着烈日发传单,穿着不透气的卡通服做宣传,一做就是一整天,为的只是那少得可怜的二三十块钱。如今在学校的关怀下,王小波争取到了两份勤工助学的岗位,同时,他在校外还有一份稳定的家教收入。近两年的大学生活,王小波从来都没有伸手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节俭中助人为乐 用自己的一点爱心来感恩社会

贫寒的家境让王小波特别能体会穷孩子的苦,他也因此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早在上初中时,王小波的善举就得到过班上同学的褒奖。那时候他看班上有位同学交不起中考报考费,就主动给他捐了1块钱,但事实上那个时候小波一个星期的零花钱也才2块钱。钱虽不多,但那份真诚的爱心却很厚重。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小波不仅带头拿出全身上下仅有的30块钱,还号召全班同学献爱心。当时,他们班成为了全校最先捐款的班级。

小波平时对自己很‘抠’,每次去食堂吃饭他都直奔最便宜的‘两块五平价窗口’,但他有时却突然会变得特‘铺张’,”好友雷鸣说,“看到路边有行乞的人时,也不管他是不是骗子,小波总要过去给几块钱。”

不管他是不是骗子,是不是受操控,让我碰到了就不能不管。”小波说。

现在,小波除了吃饭之外基本没有其他开销,他会将自己兼职赚来的钱每天存下一块,然后定期捐给希望工程。“在我困难的时候得到过很多帮助,现在我有挣钱的能力,我只是用自己的一点爱心来感恩社会。”

作为一个还在读书的大学生,王小波没有殷实的家境,也没有很高的收入来源,但生活拮据的他,依然选择了用最质朴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生命最诚挚的感恩。也许他所做的,在我们做来会更简单,更容易,原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小波,但在我们还在忙于各种杂事的时候,他却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

痛惜生命献血救人 身体允许将会一直献下去

今年春节返校后的第二天,王小波便起了个大早,坐了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前往黄石市中心血站献血。

献血举动源自两年前的一次讲座。在讲座上,小波了解到医院经常因血库告急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丧失生命的信息,他为此感到十分的痛惜,也就是从那时起,王小波开始了义务献血。

去年上半年的一天,小波像往常一样去血站献血,遇上一位急需血小板救治的白血病女患者,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当医生用刚从小波体内采出的一单位血小板帮助其脱离险境之后,之前在一旁万分焦急的患者丈夫紧紧握住小波的手不放,不停地向他表示感谢。在那一刻,王小波深深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意义。“那一次,我突然觉得自己活在这世界上是那么的有价值,所以便更坚定了定期去献血的念头,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一直献下去。”

从2010年10月起,王小波至今已累计献血12次,共计捐献血液2500毫升。不仅如此,他2011年还志愿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即中华骨髓库),被授予“黄石市无偿献血奉献奖”。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总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厚度却难以衡量。王小波选择了义务献血,让多少频临枯萎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很多人认为王小波傻,每个月都献血,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然而他自己却从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师生眼中的小波:心灵很阳光、很茁壮

有一次小波在去人文楼上课的路上,看到一个女生摔伤了痛苦地蹲在地上,他连假都没来得及请,就赶忙背起那个女生往二医院跑。治疗结束后,小波又把她背回了几里路开外问山居旁的宿舍,由于体力消耗过大,到后来他的腿都在发抖。小波就是这样一个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要上去帮忙的人。

——王小波的同学李颖

他上课很积极,思维活跃,经常举手回答老师们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平常还很喜欢看一些课外书,书桌上堆满了《白鹿原》、《狼图腾》、《人生》、《世界因你而不同》各种各样的好书。

——王小波的同班同学周靖

去年“一二·九”诗歌朗诵比赛,他和广播台一名专业播音同时晋级决赛。王小波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乡音也很重,但他没有因为基础差而放弃努力,每天反复练习,最后取得了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指导小波演讲的学长王希

小波是校广播台里的驻台人员,每天早上5点多,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他就要爬起来放广播。一年365天,只要是正常的工作日,小波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旷过一次工。其实,他付出的远不止这些:六平米的房间拥挤到只能放下一个单人床、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天气热了还要跑回宿舍洗澡,最让他难熬的是晚上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巨大的孤独感时常吞噬着他。但他一直坚守、奉献着。

——校广播台台长郑素素

只有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人才懂得感恩。做一件好事不难,但像小波一样坚持做下去确实不容易,有时候坚持就是一个闪光点。

——小波的班主任陈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