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文章
我所感悟的老子之“道”—序言(二)(3)
2010-04-06 16:44:43.0
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华道家,认识到万物皆从“道”中而来,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知道了本,知道了根源,在无我的自然的道德境界中修身合道,因此身心达到彻底解脱。所以天性自然。无忧无虑地走了,又自由自在地来了,即达到了视死如归的境界。又由于身心融于道中,所以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贵生、乐生、长生。”与道合一,地久天长。
《庄子》第一篇写的就是感悟老子大道的《逍遥游》。庄子笔下用寒蝉与小雀讥笑大鹏的对话,以及“朝菌不知昼夜的交替,寒蝉不懂得什么是春秋。”说明这些都是生命的长短,见识的多少决定的。也是大智慧和小聪明的不同啊!虽然鲲能化为鹏,志向远大,飞向南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波涛三千里,盘旋向上升腾直冲九万里的高空,气势雄伟壮观,然而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起飞到达南海的。即使列子乘风漫游,样子轻盈美好,感到轻松美妙极了。但是这些都必须凭借具体的时间,风力等外力的条件才能达到的。岂知这在“道” 中只是一瞬间而已,在道家看来并不是真正的逍遥。因为靠外界条件的束缚才能达到的目标,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尽在“逍遥”中呢?所以,只有真正感悟到自然的伟大和博大精深,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的真人、至人、神人、圣人的道家典范人物。他们的身心已得到彻底的解脱,达到无我而回归了自然的境界。才能在永无止境的“大道” 中自由自在的遨游,达到真正的“逍遥游”。
道家的思想是无止境、无界域的。这不仅是一个自我思想的升华而达到的无我,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真实境界。在自然中,超越了天地间的有限范畴,而是在无限的“道”的无境界的“自然”中遨游和逍遥。它超出了一般人的思想范畴。超越了世人凭想象力,只能在目光所及的天地之间所感觉到的宽广、深远的境地。即使鲲鹏展翅,具有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强大的魄力以及生命力,也只能在天地间飞翔。并且要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要借助外力条件才能达到。所谓路随脚步去量,前程随志向去想。然而人的思想范畴都是有限的,而真性是无限的。那是“道”的境界,即自然的境界,更达到了“无境界”。所以《庄子·人间世》中谈到:只知道有了翅膀才能飞翔,却不知道有不用翅膀而飞翔的;只知道用心智去获取知识,却不知道还有不用心智而获得一切的道理。
所以,在唐玄宗时,庄子被封为“南华真人”,他的著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真经》。
中华道家的宗旨以“道”为本,所以道家本身讲的就是与自然同存。自古以来,唯中华道家敢于提出并亲身实践着:“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真理。并果敢地指出“道不言寿”。以超出世人想象的真实论断,乐观地面对人生。对人生抱着相当肯定的态度,使世人为之震惊不已。能探寻生命之源,能了悟生死的人,人生自然解脱。能与自然同存的人,自然超脱于天地万物。道家修为的最高境界已无境界可言。回归大道,就是回归自然,回归本源。所以古之真圣无生死的观念、界限,对待万物的来去已无所畏惧,一切顺其自然。回归本真,了脱了生死,而把万物的生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与世俗之人的“生离死别”是两种观念。《庄子·至乐》中写到: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丧,却看到庄子岔开双腿坐着,正在敲着瓦盆唱歌。惠子说:你跟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老死,现在她死了不哭也就算了,还要敲着瓦盆唱歌,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回答说:不对,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伤心呢,然而仔细回想起来,她是从无生、无形的元气变化中有了形体、生命,而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自然运行一样。人家得到解脱安寝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围着她哭泣。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悲伤。庄子对待人生的观念,就是超然于世俗,了脱生死,在道中逍遥。尤其是修身悟道之人,来去自由,无所畏惧。他们得天机应天时以合大道,并以“我命由我,不属于天”的超人的论断,夺取人类生命中的大智慧而无穷尽。并以“贵生、乐生、长生”的观念,乐观地对待人生。庄子之所以那么洒脱无羁,无人无我,心性自然而不自迷,自见其德,就是证明了:能了悟生死的人,人生自然解脱。能真性自然的人,人生自然“逍遥”。
黄帝《阴符经》中的“阴符”二字,就是暗合天时的意思。告诫修身之人要掌握天时,暗合天机,就能有成。也叫“盗天机”。《中华寓言》中讲了一个“为盗之道”的故事,很有道理。书中讲了:齐国有家姓国的人很富。宋国有家姓向的人很穷。姓向的特意从宋国到齐国去,向姓国的请教发财致富的诀窍。姓国的告诉他:我不过会“偷盗”罢了。当我开始作盗贼时,一年就能养活自己,二年就有盈余。到第三年就大大富裕起来。从此以后,有能力接济周围的邻居了。姓向的听了非常高兴,但他只记住偷盗的话,而没有领会怎样去“盗”的道理。回去以后,便翻墙打洞。凡是手能摸到的,眼睛能看到的,无所不偷。没有多久,官府以盗窃罪把他抓去。原来的财产也被没收了。姓向的以为姓国的人哄骗他,便找上门去抱怨他。姓国的人问:“你是怎样偷的呀?姓向的把偷盗经过告诉了他,国氏说:“哎呀,你违反做贼的道理竟达到如此地步。现在我特意把这个道理告诉你吧;你听说天有春夏秋冬之时序,地有稻梁菽忝之出产。我偷的正是这种天时地利。云雨可以滋润庄稼,山林沼泽可以植树养鱼。我利用这些来种植我的庄稼,修筑我的墙垣,建造我的房屋。在陆地上,我“偷盗”飞禽走兽。在水里,我“偷盗”鱼鳖水产,真是无所不偷。五谷、瓜果、庄稼、土地、树木,飞禽、走兽、鱼虾、龟鳖,都是自然界里生长的,哪一件是属于我的呢?然而我偷自然界的东西却是遭不到祸殃的。可是金银、珠宝、谷帛、钱财、货物都是人们积聚起来的,哪一样是自然界所赐予的呢?你去偷这些东西而获罪被捕,那怪得了谁呢?由此,我们可以从这个寓言故事里去认识,如何掌握自然规律以应天时,去借喻理解“盗天机”的含义。
道家不惧怕生死,知“大道”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因此,观天道以至静应之。守在生死线上,暗合天道夺天地阴阳造化之机,恪守自然而死中求活。亲自以身实践着“归根复命”,在解脱中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夺回自己的生命。犹如那些“悠悠寸草心,一岁一枯荣”而最应时机在寒风中枯萎,持守柔弱的小草一样。人们只看到表面已经枯死的枝叶,却看不到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力,期待崛起的新生命。正如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真正做到了彻底超脱。这就是道家的最高修为,最高境界。这是道家修身达到“性命双修”“以真证道”的特殊方式。
老子《道德经》中屡次强调“一”:“载营魄抱一”,“昔之得一
那么,修身之人为什么要守“一”呢?因为守“一”就是守“德”。守“自然”。什么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单指自然界的自然,而是指人类及万物的真性,天性而言。是道在生成万物时所赋予和传承给万物的特性、天性、真性。他是人类处于无任何思想意识的初始、本真状态。也就是老子多次指出的象婴儿那样的,无意识的、无目地的行为,就是万物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一点伪饰。那就是“自然”。
修身合道之人,应感悟老子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至理名言,明白身外无“道”可求。只要真性不迷失,看透人生,心不为外物所转,守自然之“德”。做到“人能长清净,天地悉皆归”。必然能返朴归真,归根复命。
3)道家长于应变。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华网的观点或立场]
发表评论
您好,您尚未登录,请后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