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人民网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上述读书“三让”的好处。
一、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清朝萧抡深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2013年5月,李克强就瑞士大学生询问时作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读书是思想的寻觅与探索。石涛讲究“搜尽奇峰打草稿”,辛弃疾追求“众里寻他千百度”,杜甫力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与书的会话中,本性美好的精神得以提显,精神傲岸的风骨赢得铸就,空灵纯真的心性得愿留存,繁茂浮华的功利获得涤尽,真醇童真的陶然得到真品,宠辱不惊的胸怀得以彰著。读好书如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能够纯洁人的心灵、高雅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知识、提高人的才能。
读书是思想的感悟与升华。读书可以立德、修身、养性、改过。一门科学就是生活身上的一根触角,领悟之中可以窥探生活的奥秘;一本书就是生活长河的一条支流,漂流其中可以欣赏生活两岸的风景。上者,读书为天下,心中系黎庶;中者,读书为美誉,心中存利禄;下者,读书为私欲,行动谋实利。范仲淹少小读书即存念高远,周恩来主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而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二、读书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西汉刘向名喻:“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知识的源泉,是科技的载体,是道路的灯塔。读书则是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有前人的智慧做基础,一切发明、创造,又从何谈起呢?读书能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读书虽不能延长人生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发奋读书,终有所成就的。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书籍是穿越时空的飞船。它能带我们穿越古今中外千年时空的距离,越过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季节。读书能把一切逝去的名人、伟人的智慧风采再现我们眼前。军事家的决胜千里,外交家的纵横捭阖,哲学家的独具慧眼,数学家的一丝不苟,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一切尽在其中。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沟通。
我们应当多读有益于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炼的书,多读有益于心理保健和爱好情趣培育的书,多读有益于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书,多读有益于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培养的书。领导干部尤其要多读党史国史等书本。读史明理,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读史知责,争做树牢宗旨意识的表率。读史砺能,争做创新发展理念的表率。读史正风,争做清廉务实的表率。
三、读书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凯勒有句名言: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孟子的眼里,浩然之气就是道德与正义的集合体,就是崇高与身正的代名词。历代文人学者和仁人志士都将孟子的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
今天,在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要通过下苦功夫读书学习,努力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以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读好有字之书,又读好无字之书,努力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良好作风,善养浩然之气:去躁气,养静气;去俗气,养雅气;去迂气,养才气;去暮气,养朝气;去惰气,养锐气;去小气,养大气;去霸气,养和气;去怯气,养胆气;去邪气,养正气。
读书造福自己和家人,造福国家和人民,造福社会和人类。古人将读书为五福之首,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面对各种物欲横流的迷离引诱,置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三让”之说和“三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之示,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把读书当作一生最大的爱好,多一点书卷气息,少一点物质享受,领略“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幸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