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月,以苦为乐|||文人爱月,是因为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上。闲适从容写月,可彰显一下透明的心灵;思念亲人写月,可寄出问候、祝福;与客对饮写月,可增添雅兴、快乐;孤独失意写月,可浇消块垒,化解愁思。|||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不少的诗词赋中都写到了月亮,可见他对月亮情有独钟。冰清玉洁的月亮正是他高标出世的操守。|||他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遭到多次贬谪,经受了太大的磨难,但他都能超然物外,乐观以对,把天大的事,化成一缕清风,一弯明月。|||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因政敌排挤,苏轼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工作。在任期,他写下了《待月台》这首诗。“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月亮与诗人似两情相悦,心有灵犀。“只从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诗人从月的圆缺想到人的命运,他那官场失势的往事,大概正随着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现在犹如海波一样动荡不宁的思绪之中了。|||在密州任知州时,他还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间的充实,人间的作为,人间的悲欢,都值得珍惜和留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把月亮写得有情有味,好像特意来找词人化解愁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由愁怨转入彻悟,与兄弟互相劝勉,善保天年,将以有为。|||他开朗豁达,不为环境所拘,随遇而安,心系黎民。经常挖野菜充饥,与老百姓同甘苦。亲自参与灭蝗虫的拯灾之事,把灾民遗弃的小孩供养起来,让要饿死的人有了一条活路。|||他在密州了解了民情,弄清了王安石变法的利弊,认定“细田募役法”对百姓有利,推行此法。“手实法”对老百姓是最不利的,他没遵此法实施,并上表朝廷。后来作诗讥讽新法,他因讪谤罪被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乌台诗案”。他差点命丧黄泉,后被贬黄州。|||古黄州因苏轼而闻名天下,被贬的苏轼也因有了黄州而诗赋吐怀。到黄州的第一年,他写了一首题为《海棠》的诗,以花喻人,暗示出自己幽寂孤独的心理。“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沐浴东风光泽高洁美丽,但在夜晚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它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诗人联想到自己有才能有理想,但处江湖之远却得不到重用,不遇君王恩宠。|||被贬黄州第三年,他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借古怀今,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借酒浇愁,举杯祭月,超越自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用达观、超旷的态度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期,他还写下了两篇千古美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先写月夜泛舟的舒畅;接着写饮酒放歌,快乐极致,客人一曲凄切婉转的洞箫,致使他感情骤然变化,乐极生悲;再借客人之口感叹人生短暂,流露出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最后他又从江水和明月的变与不变中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易变和不变的一面,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间,物各有主,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身处逆境的他终于从“清风”和“明月”中找到了一条解脱“悲”的出路。这就是东坡居士乐观旷达的胸襟。|||他年过六旬,先后贬赴岭南、海南,家人都以为他活不出来了。可他在惠州,以“日啖荔枝”为乐,着力发展生产,过了三年“甜蜜”的生活。在儋州,他要了一块官地,仿效陶渊明,亲自耕种,自食其力,还兴办了教育。|||从他在惠州所写的《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首诗中,我们可以透视他的精神世界。“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在这朝日已升,残月未尽的南国清晓,诗人独把清樽,对着盛开的梅花,尽情领取这短暂的欢愉。雅士爱花,文人爱月。被贬生涯中,他不知有多少次醉卧郊野,幕天席地,以酒解愁,以花为伴,以月为友。|||苏轼虽一生宦海沉浮,一贬再贬,但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不是消极沉沦,而是乐观以对,心系黎民。他把以苦为乐的思想,提升为极富教益的人生哲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