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赫赫有名的所谓的“大人物”。不要说他少有大志,胸有城府,在激烈的宫廷政变中表现出卓越惊人的才干;也不要说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开创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更不要说他才情横溢,精通音律,至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戏界剧坛仍然高举着梨园的大旗。就是他和绝代佳人杨贵妃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妇孺皆知。|||就是这样一个功过分明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就是这样一个位尊权重一言九鼎的封建皇帝,竟然留有一首祭孔诗,并在其中发出了令人难解的感叹。近来读之,立即引发了我的兴趣和联想。下面我想通过阅读该诗,与大家一同分享古圣先贤孔老夫子的梦想,一同理解一代君王的内心世界。|||唐玄宗李隆基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该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大体上还是能够看出诗歌的脉络和作者的基本态度。|||诗的首联,似乎不难,借《论语》之典发问,孔老先生一生栖栖遑遑,四处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干些什么?此句需要注意的是“一代”这个词。“一代”应该是整个时代,也就是孔子所处的社会时代。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鲁国邹邑,也就是今天山东曲阜东南一带。春秋是一个被孔子认为礼崩乐坏群雄争霸的年代,是一个弱肉强食没有天道仁义的时代。孔子追求的是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的社会,他所做的一切无外乎就是克己复礼、仁义礼智、恢复天下一统的大格局。|||诗的颔联,应该说句意也是明确的,但由于对诗的意境把握有别,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或不同。一般理解都只是作字面上的理解,说是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上,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我则认为这句是说你当年生活的邹邑这片土地,早已成了大一统下的鲁王宫室,分裂格局得到了统一,纷乱的局面安定了下来;这里不仅在说历史,也是在说大唐当时。与首联连在一起,才会看出开头一问的真正含义。|||颈联前后句分别用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典故,凤鸟不至,麒麟死伤,暗含了孔夫子所处是一个国运不昌人命乖蹇的时代,是一个邦分离析瓜分豆剖天道混乱的年代。“叹”“怨”,即使孔子对时局的感叹和哀怨,也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即有对孔子身世境遇的感伤,也有对那个政治乱局的的厌恶,并为诗的收尾做好了铺垫。|||最后一联,也就是诗的尾联,理解起来难度最大。前句“今看两楹尊”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如果是实写,大意应该是,今日看到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如果是虚写,那意思就应该是,现在你安稳的坐在这里,连皇帝都来祭拜你,说明真是天下太平了。后句“当时与梦同”中的“梦”,是具体指孔子曾经做过的实实在在的梦,还是指孔子栖栖遑遑追求的梦想——国家的大一统。通覌全诗,首尾照应,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唐玄宗也正是借祭孔,抒发了自己对文治武功太平盛世的感叹,这种感叹即是对孔老夫子梦想伟业的追思,表达了一种尊儒敬孔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唐明皇自己对开元盛世的由衷欣赏,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代君主的壮志与豪情。这里看一看作者写作的时间(725)和开元(713——741)盛世的时间,一切就明白了。|||世界伟人孔老夫子的追求,一代君王唐明皇的豪情,其实也是天下所有人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炎黄之孙的最高追求和迫切需要。但眼前的这个世界仍然不太平,这就需要全体中国人和世界人民一道为实现各自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朋友们,毋庸置疑,大家的智慧一定会远远超过李隆基和他同时代的人,我们所处的时代能够提供物质基础和生存条件更比圣人所处的时代要好得多强得多。|||历史不容错过,即使让我们赶上了现在这个美好的年代,我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愧对这个伟大的民族,都不会愧对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