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心情日志 > 小村名气

小村名气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7 01:33 编辑: admin 查看:
村子虽不大,却小有名气。这是因为村子里出了个唱戏的袁克勤,|||其实,村子出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特产红芋。那红芋呀,皮薄、色红、无丝无渣,吃起来甜如蜜,甘如栗。就连形状也是美的,条长,两头略小,如尜形,无斑无龋,通体溜光,绝无三扁四不圆之丑状陋形。曾也红遍了七村八寨。邻村人羡慕的不得了,拔几个红芋苗一栽,结果色、味、形全都变了样。后来一位蹲点的省城专家才揭出了谜底。这里的土层,这里的水质,还有这不知延续了多少代的红芋种苗,才有了这红芋的名气。确实,这红芋让村人感到了十二分的自豪,在村人眼里,这红芋就像三原的蓼花糖,同盛祥的泡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据老辈人讲,当年慈禧太后来西安,点名要吃我们村的红芋,此事虽然无法考证,但村里人今天都还津津乐道,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霜降未到,红芋就出土。“老碗会”上,可以没饭,可以没馍,那一箩箩,一筛筛热腾腾香喷喷的红芋必不可少。早上馏红芋,中午面锅下红芋,晚上烤红芋,一日三餐,红芋绝不能断。吃着红芋,谝着或荤或素的笑话,再苦的日子也都觉得是甜的事了。|||这红芋,不仅给村里人带来口福,在困难的日子里,红芋也成了人们生活的保障。那时侯,逢年过节,缺面少米;冬暖换季,少衣缺穿。人们早上扛一袋红芋进城,晚上就背回来了白米细面,还有一大堆别人穿过的红红绿绿鞋袜衣衫。孩子有个伤凉冒风,家里遇到个婚丧嫁娶,一应开支都寄托在这红芋上。靠着这红芋,村里人躲过了生活上的七灾八难。|||谁知,破“四旧”的年代里,家乡的红芋也难逃厄运,按照上级意图,一个不知叫“883”还是“388”的红芋品种被大力推广,其宣传口号是“红芋下蛋,亩产几万”,虔诚的心,苦苦的做,蛋终于下出来了,而且很大,个个像绊裂的葫芦。但出锅一入口,人们才体会到什么叫“食不下咽”。吃不成,倒入猪槽,连猪也是吃几口摇头摆尾而去。当时村西头的二娃是第一个吃上新红芋的,红芋刚咬了一口,他就把婆娘窝在灶房美美的捶了一顿。以为婆娘烧锅不经心走了气,因为这婆娘是有名的“跑烂鞋”。事后才知道是红芋品种问题。那一冬,村里无笑声。第二年,任凭上级磨破嘴皮子,村里人死活也不种这所谓的新品种。可人们再也找不回家乡原来的红芋,更吃不出家乡红芋的那原汁原味了。|||斗转星移,岁月匆匆。如今,秦腔老艺人袁克勤早已作古,家乡的红芋也成了昨日黄花。村子里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炫耀的。尽管,村子和社会发展同步,人们也不再为温饱发愁,但和邻村相比还是落后了许多。村里人在回答村名时,声音也没有以前那么响亮。小村的名气还能维持多久,村里有些人已经在开始思考。
上一篇:有三种事情不能错过 下一篇:桃花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