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心情日志 > 石头的感慨

石头的感慨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7 02:10 编辑: admin 查看:
自2009年迁入新居后,我每天上下班要经过的县城马路边,不时有违规倾倒的建筑垃圾,其中夹带有大块的齐整石头,想必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沉睡地下当跟脚石的。因为现在有了钢筋水泥,因为有了挖掘机,这些石头被彻底地、无情地抛弃。|||从小生活在山区,我老家就在山脚下。你看那些发青的石头,不管愁云惨雾,还是沧海横流,它都默默地生长着,应该也有灵性的啊。那时的村落是石头圈起来的世界,房子的墙、院墙以及包堑、垒门洞都是用石头,偶尔用少许青砖,只做装饰罢了。我们那里的石头呈青灰色,比较坚硬,一个上过北京地质学院的老乡曾告诉我们,那是相对年轻的石头,属于优质的建筑材料。|||石匠们可以打成料石去垒水渠,更能充分利用每块石头的一个平面垒墙,外边用石灰和沙子混和起来勾抹上。石头因是放上线垒的,故有层面感。有的人家门口则备供歇脚用的笸箩大的条石,据说是早年的“下马石”,结实、光滑、平稳。至今,我们村还有1963年洪水暴发前盖的房子。记忆中,盖房所用的石头,早年有从村西南的界河滩上拣回的鹅卵石,也有里生外熟的墙,即里面是土坯、外面是石头,从安全考虑当然不大科学。有全是石头垒的墙,没有勾抹,正所谓“干插墙,气死龙王”。至于做成石碾子、石槽子、锤布石、砘子、石板,那是另一回事了。|||当时打石头、运石头极其不易。某家盖房,是他们用驴从山上驮了一个冬天的石头,至今我的长辈们忆起谁谁家盖房还能讲起哪块石头舍不得破开,是多少人倒腾到家的。我的少儿时期,学业不甚紧张,玩的时间是充足的,冬春时节常听到“放炮咧,放炮咧”的叫喊声,山边往往有四五处打石头的,属于两个村庄的,一般使用的是火药,也有自家赶制的,这在现在已列为非法的事情。|||那时,除了搞运动,还不知道靠山吃山。找劳忙的打石头,一般上午10点来钟要吃次贴张,由于生活条件差,宽松人家让吃自家炸的油条、烙的白面饼,条件不好的有吃熟山药的,有吃山药面窝窝头的,送上开水,后来弄点凉菜,好在没有人挑食。打石头不仅要力气,还要有懂眼的、能支配的人,处理哑炮就体现出智慧了,有的甚至选择半天停工。|||那时打石头,死人、伤人的事每年都有,有经验的打炮眼,能够避免石头外扬的,否则石头飞溅到农家房上,人家要有个说法,石板坏了要承诺尽快更新,赶上不情理的人家,你得听骂,三番五次地赔不是。在当时的农村,所谓的英雄好汉,打石头就是一项体能的检验,扶钎、抡锤、破石、抬石、装车、垒石,都需要气力。有的人家自力更生,用小推车运石头,就属于功夫里磨了;一般的人家,往往先给生产队长说情,队里的大车抽出一两天劳忙,这其中也有个人情面起作用的。后来有了拖拉机,山道儿也修得宽了、平了。|||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石碴厂建了起来,有的人家打石头是专卖大块石,一辆马车只装三几块,大约是建筑用作地基的。我的一个姨在县城居住,她家要包堑,父亲利用算股份的石渣厂,给开山的说好,然后找的拖拉机。如今,姨家还没有被县城规划,依旧是平房独院,那个堑还在。|||我听说过垒石墙,也看过。至于怎么压缝,怎么找平,怎么填槽,怎么掂量,理论有点,实践不多。我的一个本家叔叔,至今还挑头,与六、七个人一起专垒石墙,主要是垒跟脚,出了地皮再垒二、三十公分,不过现在好多人家也实行混凝土浇铸了。我的一个本家弟弟很健谈,说起曾经出门垒堤坝,也当过一回师傅。本村人不服,他一本正经地说:“那样的活儿,咱们去了都是师傅,绝对干活麻利、老板满意”。言语间流露出一种自豪之情。|||山开得比以前快了,人们建房对石头的需要反而少了。农家翻盖房,也有把小石头往外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在唱主调了。如今,县城的居民拆了旧房,新楼拔地而起,石头反成了麻烦。我的一个亲戚到县城赶庙会来,看到路边那些被遗弃的石头,说:早先儿,一块石头要过多少手啊……|||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石头的地位如何,我们不用慨叹,石碴的用处大着呢。只是,城中村的建筑垃圾别这样胡乱地倾倒了。
上一篇:随笔录 下一篇:在美丽的草原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