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心情日志 > 百家饭

百家饭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7 03:55 编辑: admin 查看:
在乡间,人们往往把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叫做“吃百家饭的”。我在这里提及的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百家饭”。算起来,它差不多已经远去了近半个世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家乡有一种不知起始于何年何月的秘方:倘若孩子精神恍惚;不明不白的消瘦,可到邻居家讨来一口干粮吃下,讨够一百家,可保安然无恙。没有人详细考察其可靠性,似乎也不能笼统的称之为迷信。说起来却又实在经不起科学的推敲。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其可信程度几乎为零,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不应该脱离开环境因素去看待。在缺医少药的旧时乡村,备受清苦煎熬的老一辈人,遇上儿女染上病疴,除了那些无奈的虔诚之举他们还会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呢?|||记得好像是我八岁那一年的春天,我的了一场怪病:浑身上下不疼不痒可就是吃不好睡不香,眼瞅瘦成了皮包骨头。父母焦虑万分。祖母就一劲儿唠叨:“啊啊,是了是了,俺孙儿是得下那该死的症候儿啦!老天不佑邻里佑,快去,快去求百家饭保俺孙儿的一条小命吧!……”于是,母亲带上我和一扇白净的小面瓢,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求干粮。张家一口馍,李家一块饼,源源不断收进那扇白净的小瓢里,没走一家,必有所获,母亲也就必然千恩万谢说下一大箩筐好话。母亲小心翼翼捧着那扇面瓢,因为那里面装着她无限的希望。遇上哪家碰巧没有现成的干粮,好心的婶婶大娘们就临时煎一个蛋花饼,嘴里说着滚烫的安慰话送到母亲手里,母亲常常被左邻右舍的女人们的真诚善良感动的潸然泪下。记得大槐树底下住着单身的四奶奶,我和母亲去的时候,老人家实在没有东西可给,四奶奶叫我们娘俩等着然后出门,回来的时候老人家手里捧着一枚刚出窝的鸡蛋,四奶奶把温热的鸡蛋放在我的眼窝替我偎眼睛,一边还念叨说,刚出窝的鸡蛋偎眼睛,一辈子心明眼亮。|||——就这样,我吃着百家饭,同时用着乡亲们提供的偏方:喝苦菜根水;吃冰糖绿豆花;饮用用黄狼骨头熬制的带咸腥味的汤。奶奶说,偏方治大病,就看俺小孙儿的造化啦!……数月后,我的病奇迹般好起来!母亲挨家挨户致谢,就又说下一大筐好话。我的乡亲们奔走相告,欢呼奇迹的诞生。这就是我的乡亲!|||时至今日,我总算悟出了百家饭的本质意义——嗷,母亲在求百家饭的同时,等于在向全村人公布儿子的病情,在当时,这无疑是濒临绝境的时发出的求救信号!而那一个个救命的偏方;一个个善意的提示,一个个经验的传授,不都是乡亲们对于我的最切合实际的呵护与疗救?!|||每当想起往事,我都为自己曾经吃过百家饭而自豪;为自己拥有那么多的善良真诚的好乡亲而由衷的骄傲。吃百家饭的日子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很多东西却遗留在记忆的深处难以忘怀。今天,乡亲们的日子应当变得更幸福更美好,家乡也应当变得更美丽更富庶,不变的,当是那热乎乎的乡音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