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心情日志 > 爱是不能磨灭的

爱是不能磨灭的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7 04:58 编辑: admin 查看:
爱是不能磨灭的。亘古以来,爱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贯穿整个中华文明,一路繁衍生息,蔚为大观。|||诗经时代的人们,爱情已经相当成熟。那是一个浪漫的时代。男女可在一段河水中嬉戏,淳朴的民风,淳朴的爱情,令后人感到惊叹。爱情的碰撞,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产生了耀眼的火花。《关雎》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氓》之“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桃夭》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等,体现了淳朴的婚恋观。当然,爱情不只是幸福的,也伴随着阵痛或永远的创伤。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也诠释了爱是不能磨灭的吗?|||到了大唐,爱情的感受就写得更加细微,产生了大量的闺怨诗和游子思乡怀人的作品。社会的开放和科举制度的发展,读书人远离家乡和妻子儿女,在外游学求官。离别是思念的温床,无法排遣,便以诗歌的形式抒发思念之情,甚至假借思妇之口,描写女性的爱情观。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在少妇心中,爱情已然胜过功名。|||到了宋朝,市井文化大量产生,爱情本是大为普及的,但程朱理学又禁锢了妇女的活动范围。自由恋爱便成了非常难见的现象了。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既彰显了爱情,又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于是爱的历史便成了悲剧性的历史。一直到辛亥革命,爱情悲剧一直不断上演。虽然如此,人们总是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憧憬。白蛇传、梁祝、天仙配等爱情悲剧,浪漫主义的处理,就寄托了人们对婚恋自由的愿望。|||现在我们沐浴着自由恋爱的光辉,享受着爱情的幸福,也伴随着爱情的创伤,继续书写着中华文明。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爱情史,她彰显着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爱,是不能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