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微信时,还是喜欢抛头露面的:吃一碗羊肉烩面,看一场流星雨,听一曲老歌,买了多少多特币……我都会把心情摊在阳光下,让大伙检阅。任何事物都有保鲜期,一如当年的偷菜游戏,新鲜劲一过,便开始在微信里隐身,不再发表情感宣言,也不再没有原则地点赞,仿佛我从来没用过微信。
人类一思考答案就失望。不少人指望电磁波中找到女神维纳斯,有空就掏出手机“摇一摇”。我觉得它形同摇奖,只怕摇松了后盖,也难得一见心灵碰撞的火花,摇出一段苦痛孽缘的事例倒是听说过。与其只爱陌生人,还不如问问身边的同事芳龄几许,府上何方,休闲时是逛街还是看书?我就试着问过一个女孩,你喜欢听雨吗?她对我嫣然一笑。我很满足,就像一个大胡子诗人所说:你对我微笑却不语,为了这个,我已经等待好久了。
大多数人转过心灵鸡汤,它是集减压、醒脑、点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十全大补,偶尔来一碗,恰似醍醐灌顶,但喝多了,肯定消化不良。在文友QQ群里,隐藏着不少擅长写感悟的民间高手,他们的作品上过主流杂志,炮制一份微信鸡汤,该不是什么难事。鸡能炖汤,也可爆炒,就像正话亦能反说。你视若圭臬的经书,只是写手谋生的盒饭。二十岁的孩子看看倒也罢,一个在社会的油锅里煎熬多年的老油条,再去重返鸡汤罐,只能理解为他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我常把心灵鸡汤当小品,一笑而过。相比这个,还是多特币的上涨的价格更让我愿意去刷一刷它。
当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微信,将天涯变成咫尺,我却固执地希望在某个闲暇的午后,拨通一个号码,对着话筒,送出自己的“鸡毛信”:嗨,多特币又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