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心情日志 > 《认识钟表》观课感悟

《认识钟表》观课感悟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13 23:4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认识钟表》观课感悟

 

    周四上午,我们听了王京霞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王老师通过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钟表,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起了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材料来自生活,自然也把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加之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效果较好。

    整节课的设计富有童趣,贴近儿童生活,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妙趣横生。教学中王老师通过精心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挥孩子们的学习主体性,促进他们富有个性的成长。

    课的开始,王老师就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引入钟表,接着让孩子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媒体呈现早晨小明起床时的钟面时间,问孩子“小明是几时起床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就此自然地引出时针和分针的认识。再经过观察钟面认识7时、10时、12时,在三个不同时间钟面的比较中归纳明晰: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12,就是几时。

    在认识了整时的基础上,老师安排了拨一拨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老师由扶到放的教学思想。首先老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向孩子们介绍并演示了7时的钟面拨法,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拨一拨。最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嘟嘟一天都在干什么,都在什么时间进行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轻松地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教师在练习时为孩子呈现了他们较为熟悉的情境,来让学生来拨时间。虽然没做过多的解释,但我感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渗透。灵活把握课堂生成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预测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知道只有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新课程实践者,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领会新课程精神,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尊重生成性资源;能及时捕捉教学中一闪而过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生活、做人;同时要以充分的预设,创设生成的空间,从而激活学生主体的潜能。本课有几处典型的情况:当老师问学生钟面上有几根针时?有不少学生回答不清楚时。在老师让学生“拨一拨”的环节中,让学生发现了时钟上有两根针,一根粗短,一根稍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善于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