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昼夜交替时刻
夜色之浓,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
日与夜的交替称“黎明前”,而这个时段的夜是最暗的,资料说黑暗发生在深夜3至5时,而我所目睹的“黎明前的黑暗”大约是在4点左右,持续一两个小时。
“黎明前的黑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百度上说“深夜,由于地球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交角高度较大,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相对较强,所以即使是深夜时间,天空也不一定显得很黑暗。而黎明前地球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交角高度较小,所以天空很黑暗,由深夜的不很黑暗到黎明前的较黑暗,比较而言,就有了‘黎明前之黑暗’的现象”。人们常常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赋予社会的政治的寓意,如把大变革前两种势力的激烈对抗,低迷曲折崎岖的人生等等比喻为“黎明前的黑暗”。
俗话说,三十岁以前睡不醒,三十岁以后睡不着,我三十岁前和退休前都睡不醒,六十一岁那年发现糖尿病,开始睡不着了。
孔子有一句名言“食不言,寝不语 ”,这句话本来是指建立社会的公序良俗,希望人们遵守社会道德,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不说话,不然会噎着,睡觉不说话,否则会失眠,我曾刻意地按照孔子说的“寝不语”去做,有效果。后又尝试了泡脚,准点上床,睡前拍搓脚心,躺着数数或者念叨“睡觉睡觉”等等,失眠慢慢离我而去。以后就养成了习惯,九点半左右必须睡,晚了就睡不着,一般能保证六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睡得早,醒得也早,每天四五点就醒了,醒来时恰好遇到“黎明前的黑暗”,因为醒得早,又好奇,爱琢磨,让我目睹了这个昼夜交替时刻光的变化,感受到了宇宙自然的神秘。
记得第一次感受这个时刻还有点惶恐——起夜醒来时,见窗外发白,门窗轮廓隐现,给人天亮了的感觉,我正准备起床,但悠忽间,天空突然变暗,一切又隐入沉沉黑暗中,如刚关灯入睡时一样。开始我还以为是小区路灯熄灭出现的视觉差,但感觉不对,路灯熄灭,只一瞬间出现错觉,一会就会恢复正常,不可能越来越暗,何况我家周围并无路灯,后来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这个时段用“夜深沉”,“夜未央”,“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我重新躺下,静静地等待,一两个小时后,天又慢慢变亮,屋内的一切逐渐清晰,大自然完成了昼夜交替,迎来了曙光。
这样的时刻经历的多了,我发现,黑暗前的天空的亮是静态不变、迷离而无声无息的,因为大多数人还没有醒,即使像我这样醒了,也还躺着,而沉沉黑暗后的亮是真正的天亮,这种亮是动态的、渐进的伴着各种细微声响的,如隐隐的汽车声,远处的狗吠,天花板上的微微响动,水管的流水声等,这是天亮的前奏曲,因为人们已经或者正在起床,开始新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