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歌曲、长短句。最初的词都可以配合音乐来唱。 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全宋词》收词将近两万首,许多词已经与音乐无关,而成了诗的别体,人称“诗余”。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以内)、慢曲(91字以上)的区分。 词有词牌, 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的数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时期,总数应在一千以上,如《菩萨蛮》、《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天仙子》、《玉楼春》、《渔家傲》、《临江仙》、《贺新郎》、《齐天乐》、《芳心苦》、《永遇乐》、《桂枝香》、《卜算子》、《水龙吟》、《声声慢》、《虞美人》、《鹧鸪天》、《钗头凤》、《踏莎行》、《望海潮》等。 每个词谱都规定了词的字数、韵数、平仄以及它的格式,依照词谱所规定的格式写词叫“填词”或“倚声” 。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 词调中也有全首齐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填词讲究声韵,要按词牌押韵。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qi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 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明张綖:“少游(秦观)多婉约,子瞻(苏轼)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 明徐师曾中:“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见《文体明辨序说》) 清王士禎:“仆谓婉约以易安(李清照的号)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的字)称首”。(见《花草蒙拾》) 北宋著名词人有: 北宋前期词人:晏殊、晏几道、范仲淹、欧阳修、张先、柳永(市井词人) 天才词人:苏轼 苏门词人:秦观、贺铸、黄庭坚 格律词人:周邦彦 旷世才女:李清照 南渡词人:朱敦儒、陈与义、张元干 南宋著名词人有: 辛弃疾,别立一宗“稼轩体” 辛派词人: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 辛派后劲: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 姜夔,词风“清空骚雅” 史达祖、吴文英 姜派后继: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