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唐诗三百首及新旧注本(2)

唐诗三百首及新旧注本(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4 22:14 编辑: 网络 查看: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48.3初版/57.9二版/79.12二版六印,增重印记。
 繁体竖版。作者简介、诗正文镶嵌平仄符号、字词句子注解、作意、作法。生僻字采用旧式反切注音。此书注解、作法并重,对诗歌艺术特色解析详尽。
中华有新出简体字本,入门看此书太深奥,研究者简繁体也无关紧要。
朱大可《新注唐诗三百首》上海文艺57.11初版/58年8月三印    
   繁体竖版。字词注解批注在诗正文中(反切注音),句子解释按数字分列,接着是整体评介。作者简介附骥书末。字词句法注释要言不烦,切入肌理。
此书不为今人重视,没有再印。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繁体竖排)上古80年9月初版/81年10月二次
(简体横排)上古92年4月一版一次(小32k)
(帖塑本)上古93年7月一版一次(大32k)
作者简介、诗正文、字词(拼音注音)、句子注释数字分列、整体评介。
迄今最佳注本,虽无多新见,然足集大成。上古今年又再印,更改封面。陕西师范出的图文本十分拙略。繁体二印本在初版本基础上作了挖改,增加了后记。每版均有更订。[繁本大开本金字佳,简本精装佳]


喻守真(1897—1949)名璞,浙江萧山人。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旋返母校临浦小学任教,后赴杭州当家庭教师。1925年,考取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以编写中小学教科书为主,亦参与《辞海》编辑。抗战爆发后,曾任上海沪江大学教授,又返杭州在一家钱庄当会计,后患病回故乡休养。1949年6月去世,享年53岁。喻守真毕生习文,善长注释。其所注释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瞻山楼诗文集》116卷、《怀玉馆杂笔》4卷、《文章体例》、《诗经童话》、《孟子童话》、《晏子春秋童话》、《注释学生尺牍》、《外国地理表解》等。尤以注释《唐诗三百首详析》闻名,以考证审慎,表达扼要,文字流畅,受读者好评。该书1948年出版后,印数已超百万册。(据《萧山志》)

朱大可(1898—1978) 名奇,别署莲垞,嘉兴人。祖籍南京,因祖父曾为秀水县(今嘉兴)巡检,遂寄籍嘉兴。父丙一,清末任宣平县知县。大可少时负笈南京农学堂,毕业后一度任上海《新申报》主编,并先后在上海务本女中、爱群女中、正风文学院、正始中学、大经中学、比乐中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南通学院等院校任教师、教授。建国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58年退休。朱大可毕生勤于治学,博览群书,而不囿于旧说。对国学的研究,融经学、小学、训访、辞章于一体。对古文字的源流辨识,尤多迈越前人的独到见解。早年著作散见《东方杂志》等刊物。30至40年代,国家多难,上海的社会情况更是诡谲复杂。朱大可身处此时此境,淡泊明志,从不攀附于人;在抗战初期曾多次拒绝日伪的种种压力和诱惑,坚贞自守,不借失业家居;后又坚决拒绝伪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之聘。这一时期,他不再发表诗文,而闭门钻研国学,益臻宏博。朱大可兼擅书法,曾学曾熙(农髯)、李瑞清(梅寇),所作行楷,摈碑体的矫揉,脱帖书的软俗。晚年专作古箍,兼谨严秀拔之长,为人所重。朱大可以诗呜世。名诗人陈衍在20年代末选清末民初旧体诗佳作,辑为《近代诗钞》,入选的诗人中朱大可最年轻。他的好些名篇佳句,为人所传诵。陈鹤柴在《静照轩诗话》中赞誉:“朱十以后,复见此才”(朱十即朱彝尊);名词人朱祖谋更赠以“莲垞”之号,以莲垞与竹垞(朱彝尊号)相比拟。妻孙幕征学蚕桑专业,能诗,被人评为“饶有唐音”。建国后,朱大可更专心治学。著作已出版有《古籀蒙求》等。遗稿有《周易复古篇》、《说文匡谬》、《石鼓文集释》、《尚书义疏》、《兰亭考》、《耽寂宦自选集》及《集外集》(诗集)、《诗坛纪旧》等。 著作 《东方杂志》、《古籀蒙求》、《周易复古篇》、《说文匡谬》、《石鼓文集释》、《尚书义疏》、《兰亭考》、《耽寂宦自选集》、《集外集》(诗集)、《诗坛纪旧》。
(区别上海知名文艺批评家朱大可1957生,毕业华东师大中文系,原同济大学教授,现旅居澳大利亚)

金性尧(1916—  )浙江定海人,笔名文载道,别号星屋。幼年就读于阮氏家塾,1934年至1935年,曾在《舟报》副刊上撰稿发表文章。抗战爆发后,全家迁至上海,曾主编《鲁迅风》、《萧萧》,参与《古今》的编辑,并自编《文史》。同时出版《星屋小文》、《文抄》、《风土小记》。49年后,先任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后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任第二编辑室副主任。“文革”时期遭家破人亡。八十年代出版有:《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炉边诗话》等;八十年代末,为香港中华书局主编“诗词坊”丛书,个人有《闲坐说诗经》、《夜阑话韩柳》编入丛书。此后笔耕不辍,籍此谴暮境,先后出版有:《清代笔祸录》(香港版)、《清代宫廷政变录》(香港版)、《伸脚录》、《饮河录》、《不殇录》、《一盏录》、《土中录》、《三国谈心录》(台湾版)、《闭关录》等。他“考评历史,议论诗文”的学术成就,被誉为“北季(羡林)、南金(性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