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七子之歌作者/

七子之歌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5 07:10 编辑: 网络 查看:

  七子之歌   作者: 闻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 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huá),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闻一多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