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046040
0
《相思会/千年调》 [宋]曹组 人无百年人,刚作千年调。待把门关铁铸,鬼见失笑。多愁早老。惹尽闲烦恼。我醒也,枉劳心,谩计较。粗衣淡饭,赢取暖和饱。住个宅儿,只要不大不小。常教洁净,不种闲花草。据见定、乐平生,便是神仙了。 【赏析】 知足常乐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悟,更是人生之至理,生存之智慧。懂得 知足方能常乐,清代纪昀(晓岚)的老师陈白崖就曾手书一副对联“事能知足 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悬于书室。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分膨胀自己 的欲望只会让心灵疲惫痛苦,不堪重负,还是知足常乐好,这也是曹组这首 《相思会》词告诉我们的人生智慧。 人活一生不满百岁,都是匆匆过客,何苦要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烦恼 无边呢?人活着不需要费尽心机追求锦衣玉食,只要有粗衣淡饭能够解决温 饱就够了;也不需要拼命地去追求高大宽敞的房屋,只要有一间不大不小干 净整洁的屋子能够遮风避雨也足够了。一切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何苦让欲望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呢!曹组说,人世间如果有谁能懂得知 足常乐这个道理就赛过神仙了。 的确,知足常乐,对自己目前拥有的感到满足,无过多的不切实际的奢 望,就能始终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人的欲壑难填,就像普希 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贪婪的老太婆有了漂亮的小别墅就想要石头建 造的大宫殿,有了大宫殿就想当国王,当上了国王又想当皇帝,当了皇帝又 希望当教皇,当了教皇野心还在不断地膨胀,最后竟然妄图控制太阳和月亮 。刘墉也看到了人类欲望的膨胀,他说: “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 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块之足之地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 一块边座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一个单独包厢就 好了。世间上的人们啊,大多如同乘客一样。”(《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在 不断攀升的欲望的促使下努力打拼,东奔西跑,但距离快乐却越来越远,这 都是因为不知足引起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知足才能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种处世哲学。人若想常乐,莫过于知足,倘若欲望无限, 将永难满足,将永难体味人生的许多乐趣,甚至还可能会铤而走险,走上与 法律对抗的不归之路,甚至还可能为欲望所累,丧失生命。柳宗元在他的寓 言《负版传》里记载,有一种名叫“负版”的小虫,他天性贪得无厌,“善 负”又兼“好上高”,喜欢背东西,“行遇物,辄取之”,路上遇到东西就 捡来背上,又爱攀高,背上堆积的东西越来越沉,累得半死,“踬仆不能起 ”。有人怜悯它,帮它取下背上的东西,可一旦恢复了体力,它又会“持取 如故”。除非耗尽体力累死,否则它不会放弃遇到的任何东西。负版就是那 些贪得无厌不懂知足常乐的人的写照,他们为了积累钱财贪得无厌,耗尽心 力也无怨无悔,丢掉性命也不知警惕,人生的路上都是在“负重”前行,阿 曾体味到轻松的欢愉,满足的快乐? 知足常乐,不要奢望太多,欲望太多,否则生命就会难以承受其重,人 生也会过于臃肿,难以前行,一切都会变成负版身上的“负累”,让你终生 无法轻松。想要更多的财富,想要更好的生活,这都是无可厚非的想法,我 们可以为此努力,但时刻要记住财富权力与快乐并不成正比。唯有知足才是 获得快乐的绝妙法宝。 知足常乐,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就没有必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就 没有必要去摧眉折腰、卑躬屈膝。知足常乐,对事情达观释然,坦然面对, 向内能摆脱烦恼和压力,发现心灵的轻松与快乐,向外能看到一个美好和谐 的世界。知足常乐,即使人生遭遇到的是逆境,也会活得潇洒自在;知足常 乐,用宁静平和的心灵做避风港,休憩过后可以微笑地面对风雨的洗礼。知 足常乐可以缓解残酷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沉重压力,消解欲望落空带来的无尽 痛苦,矫正为权力利益之争所扭曲的本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若没有知 足的心态,为了得到某些利益,大家定会不择手段,拼个你死我活;在竞争 激烈的社会里,若没有知足心态,某些利益落空后,定会痛苦不堪,难以承 受。如果能做到知足常乐,人生才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知足常乐是获得快乐心境的一剂良药,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形 成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风云变化泰然处之。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 八九,充满了无奈与缺憾,很少能够真正舒心和安宁,倘若再把每天都搞得 紧张疲惫,愁眉苦脸,人生弹指即逝,岂不可惜?羡慕别人拥有的,不如珍 惜自己手里的幸福和快乐。贪得无厌,永不满足,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 福,得到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和怨恨!试想生命在永不知足的心态的驱赶下 ,不择手段地掠取,不择手段地占有,哪会善待人生,享受生活?生命永无 止境地与别人攀比,只会在永不平静的状态里紧张烦躁,无法安宁,难以快 乐。人不该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把自 己的生活和那些不幸的人比一比吧,想想他们的痛苦心酸,无奈惆怅,你就 会庆幸自己是多么幸运,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多么值得珍惜,这样就会生活 得安宁惬意了。古希腊伟大哲学家德谟克里特也说过:“通过对享乐的节制 和对生活的协调,才能得到灵魂的安宁。缺乏和过度惯于变换位置,将引起 灵魂的大骚动,摇摆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灵魂是不安宁的。因此应当把心思 放在能够办到的事情上,满足于自己可以支配的东西。不要光是看着那些被 嫉妒、被羡慕的人,思想跟着别人跑。倒是应该将眼光放到生活贫困的人身 上,想想他们的痛苦,这样,就会感到自己的现状不错,很值得羡慕了,就 不会老是贪心不足,给自己的灵魂造成苦恼。” 知足常乐并非消极地接受现实,悲观地面对人生,而是以一种豁达平和 的心态对待得失。知足常乐,才能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愉悦的心 情,才能更好地去拼搏奋斗。知足常乐也并不等于满足现状,停滞不前,不 思进取。“知足”是对已经获得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肯定和满足,“知足” 首先需要“有”,对拥有的感到满足。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又能知足什么呢? 所以知足常乐也需要一定的进取心,让自己拥有吃、穿、住、用、行等方面 的基本满足,让自己的欲望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情绪和 心灵的稳定、快乐。知足常乐是积极肯定目前自身的状态,是对目前的收获 充分珍惜,对已经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是对自身潜力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后 才可能有的心境。知足常乐者与贪图享乐、安于现状的人不同的就是,一个 是奋斗过后心灵对成绩的肯定和享受,一个则是一直消极颓废、放纵安逸。 知足常乐和积极进取是不矛盾的,没有进取就没有“知足”,若没有“知足 ”又何来“常乐”?一边不断进取,一边对自己肯定、知足,才会时时感到 幸福快乐。所以,知足常乐并非消极的逃避,并非得过且过,知足常乐是告 诉我们要学会在肯定中前进。 知足常乐同样也适合我们现在的年代,关键是我们要正确理解与把握。 现代社会我们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电影电视广告中诱人的物质生活,别墅 、洋房、轿车以及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的日常消费品、家用电器,无不对 人是一种致命的诱惑。人们占有的欲望也像气球一样日渐膨胀起来,希望住 尽可能大的房子,用最时尚的手机,看最清晰的电视,穿最时髦的衣服。现 代社会对于发展的追求永不知足,人们对于享受的追求也是永不知足。《老 子》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知足就会盲目追逐 ,就会对手心里的幸福置之不理,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不要贪婪地索取,用沉重的欲望压垮自己。别人的花园别墅,我们不必 驻足观望,别人的美酒佳肴,我们也不必垂涎欲滴。学会放下心灵的重负, 享受自己拥有的一切,欣赏自己的成功,不要苛求自己,要求过多,那就永 远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懂知足,才能得到常乐,才能发现世界的美好, 才能拥有愉快的生活。懂常乐,自然也能获得知足。 苏轼:《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无可否认,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然而,苏轼的“清欢”论仍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难得“清欢”。不要说官场上的送往迎来、生意场上的接洽交易,大都在灯红酒绿的“狂欢”中完成;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婚嫁喜庆、亲友聚会,有哪一个不追逐时髦,讲究热闹排场?连中小学生在节假日都躲进游戏机室去潇洒“狂欢”。似乎缺少了大欢、狂欢,就淡薄了人情、世情,跟不上潮流!更有甚者,有一些人就在这种追求世俗的“狂欢”中迷失方向:鲸吞的贪官在“狂欢”中倒下,无餍的奸商在“狂欢”中落网,纸醉金迷的暴发户在“狂欢”中破产,贪欢之士在“狂欢”中堕为阶下囚…… “清欢”有味。当然,今天,我们赞赏“清欢”,未必要一定远离城市走进山林、拒食人间烟火。而是要面对社会人生,少一些抄作的热闹,多做一些尽心的实事;少一些虚伪的笑脸,多一些坦然的真诚。得意时不“尽欢”,想到成功只是预告新一轮的开始;失意时不丧气,感受挫折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进则能廉洁自律,知足常乐;退则能不忘忧国,与民同乐。即使是“清欢”的倡导者苏轼,在当年,也不能完全走进山林忘却人间。他虽遭受打击排挤,然而为官一任,仍造福一方:任徐州太守,黄河缺堤,他身先士卒与民共战抗洪涛;在任杭州太守,带领民众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晚年贬谪荒蛮澹州,仍将先进耕作技术与文化传播给黎族同胞,以造福于民为乐。“清欢”,确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
送给回答者一份礼物送香吻 赠言:好帅的回答,楼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诚挚谢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