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周刊》第273期(见2004年8月5日《光明日报》C1版)刊载《非常时期的非常经典》一文,作者说,由于他从其朋友处得到这本书时该书已没有封面、封底、书脊,而仅从书的内页得知此书名为《唐诗三百首详析》,所以“弄得我珍藏了30年至今尚不知书的编著、出版、印刷者是谁,也不清楚书的出版年月及书价几何”。而
刚好我手边就有一本与此同名的书,大约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购自武汉市的一家新华书店,保存至今仍较为完好。其内容与形式跟该文作者所介绍的大体相同,而又略有差异。我推断,该文作者所介绍和推荐的,与我所藏是同一本书。所谓略有所异,主要是指,该文作者说他那本藏书每首诗后都有“拉丁字母的注音”。这个说法可能有欠准确。从我手边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看,该书所用的注音符号是“注音字母”而不是“拉丁字母”,这两者有根本区别。“注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是中国第一套公认的为汉字注音和推行汉语标准音用的拼音字母,共有字母39个,后增加一个改为40个,其数目、写法、形状与拉丁字母完全不同;1930年又经当时中国政府将“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直至1958年才被现在我们祖国大陆普遍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所取代。而现行的这个方案,确实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有关这个问题的略为详细一点的介绍,可参阅1999年版《辞海》中“注音字母”、“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等辞条。此外,该文在对这本书的介绍中尚有数处讹误,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从我手头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的封面、扉页和版权页看,这本书的编注者为喻字真,书由中华书局在1948年3月出第1版,由中华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刷;我手头的这一本,属“1957年9月第三版上海第4次印刷”版,当时印数已达到180,000册,每册定价0.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