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熟读《弟子规》 莫忘“唐诗三百首”

熟读《弟子规》 莫忘“唐诗三百首”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8-11 16:1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唐诗所具备的艺术美感可以塑造现代人高雅纯洁的思想境界

  在应试教育操作过度的今天,一些学校意识到道德建设的不可或缺,而中国传统启蒙文化中已经有了道德建设的构件,顺手拿来很好用,其中最好用的当然是《弟子规》,虽然其中有封建糟粕,但基本上还是可以作为中小学生课外道德教材的。

  德育要“尽善尽美”

  不过,笔者认为,我们如今的国学道德教育,似乎都集中在“善”的方面,而对于“美”的方面,似乎比较忽视。殊不知,真正的有内涵的“善”,是离不开“美”的,没有“美”的“善”,是缺乏高度的“善”,是缺乏深度的“善”。所以孔夫子说要“尽善尽美”。《弟子规》一类的教材在“善”方面有较大的教育意义,但在美这个内涵上,应该是缺乏一定高度的。那么用什么来补充“美”的欠缺呢?孔子认为用《诗经》,诚然,《诗经》在塑造美好人格,秉持善良人性上面有很好的作用,但鉴于其语句其用词与今天相隔两千多年,学生在接受方面有较大难度,那么,我们不妨用另一种“诗三百”来替代,也就是“唐诗三百首”,因为唐诗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为什么要用唐朝诗歌呢?因为,唐朝诗歌具有历朝诗歌所不具备的优点,大唐气象是中国文化品质里面一种不可取代的大气魄的美,例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颀的“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盛唐气象,如果做人有盛唐气象,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自然也有盛唐气象,这种气象不是读《弟子规》能读出来的。没有美感的德育,只是一种培养听话的羔羊的德育。

  诗可以“兴观群怨”

  同时,大唐有具备其他朝代诗歌难以取代的浑然美,空灵美,例如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山水都有一种色彩美,音律美,空灵美,读这样诗句的人,自然也会熏染唐朝山水的淡定悠闲,有利于在功利心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净化自己,缓冲紧张情绪。有了美感的德育,才是一种有韵味有风度的德育。

  孔子说过,诗可以“兴观群怨”,可激发理想,可以以此观察社会,可和群体交流,可抒发心中埋怨,孔子说的是《诗经》的功能,但唐诗也具备这些功能。例如读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激发对祖国形势的关心;读白居易《长恨歌》,可以以此观察唐朝的社会走势,并且在以后的社会观察中也有了感性基础,也就是说,既可以这样观照唐朝,也可以这样观照今天;读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知道怎样和朋友相处;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知道怎样释放心中的郁闷情怀。而这些功能,在纯道德教本中是没有的。

  如果读《弟子规》,遵循书中的某些规范,却在社会上遭遇失败,例如钱文忠先生就担心完全按《弟子规》行事,在社会上不免吃亏。而有了优美唐诗作为内容的德育则不然,以后哪怕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可以自己进行情绪上的调节。

  传统德育教材给你的是规范,而唐诗之类的传统教育,教给你的是美感,有美感有文学感有韵律感的德育才是鱼水交融,相得益彰。(文/湖南涟源七中 梁旭辉老师)

  (广州日报 湖南涟源七中 梁旭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