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塞乌斯· 埃里蒂斯(Odysseus Elytis, 1911~)希腊诗人。生于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镇,1914年迁居雅典。1930年在雅典大学研习法律,后到巴黎攻读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以中尉军官的身 份开赴阿尔巴尼亚,战后游历欧洲各国。1948年担任《雅典日报》书评专栏作家;曾代表希腊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届现代画家世界大会。1967年移居巴黎。
埃里蒂斯的创作发动于超现实主义运动波及希腊之时,18岁时,他偶尔读到艾吕雅的一本诗集,发现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新诗完全适应悠久、丰富的希腊文学传统,从此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埃里蒂斯在革新派主办的《新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自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几年后便被公认为青年诗人中的佼佼者。194O年他第一本诗集《方向》的出版,奠定了作者在诗坛上的地位,同时结束了以塞菲里斯的《转折点》为开端的“3O年代”,开启了希腊文学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继《方向》之后,埃里蒂斯先后出版了诗集《初升的太阳》(1943)、《英雄挽歌》(1945)、《理所当然》(1959)、《对天七叹》(1960)等。其中组诗《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他后期的代表作。其他诗作还有《爱情的流程》(197O)、《光明树和第十四个美人》(1971)、《花押宇》(1972)、《同胞》(1974)、《旗语通信手册》(1977)等。
埃里蒂斯的诗大多以希腊为背景,将矗立在蔚蓝色海面上的礁岩风物人格化,他歌颂创造,赞美生命。在艺术上,他的诗意境清新、奇特,语言纯洁、精炼。既不乏西方现代艺术的色彩,又融合了“希腊传统的元素”,它们同诗人所追求的蕴藏在这个美丽岛国中的神韵求得了一致。
1979年,因“他的诗以希腊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代人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埃里蒂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