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余秀华能让“诗歌热”回潮吗(图)

余秀华能让“诗歌热”回潮吗(图)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15 02:5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url:,id:0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著,2015年2月出版

余秀华的诗集果然出版了,一次两本,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从网络爆红,到新书杀青,前后才一周,不能不佩服当今出版业的高效率。只是真成了白纸黑字,最著名的那句反而被藏了起来,从而完美地走完了从“上梁山”到“受招安”的整个流程。

该怎么读余秀华的诗?

这是一个太难太难的话题,因为余秀华的蹿红并非诗歌事件,大多数人记住的,只是其中一句,而记住的理由也不是因为它特别优美,而是它特别惊悚。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活得过于平庸,所以才渴望着一种特立独行,我们想要的是药,而不是诗,换言之,余秀华写得多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迎合公众的消费需求。

确实,余秀华让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在写诗,诗人们得到普遍尊重,当这一切被涂上理想主义的色彩时,我们难免会有所期待:“余秀华热”会不会成为一个契机?曾经的“诗歌热”是否会卷土重来?

其实,这就忽略了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侵蚀作用。在今天,诗歌的领地正日益缩小,因为其中韵律的部分已被流行歌曲征用,铿锵、激烈的部分成了摇滚的擅长,社会批评的部分有了杂文替代,短小精悍的部分又受微博冲击。

在今天,韵脚整齐的、慷慨悲歌的、直面当下的、不避俚俗的,反而不被认为是诗,而真正留给诗歌的领地,只剩下所谓“纯诗”,这是一种高度技术化、只有专业人员才明白的文体,普通读者觉得“梨花体”很滑稽,可专业人员却认可它,而方文山的《青花瓷》再文采灿然、朗朗上口,也依然被归入通俗流。

诗的遭遇很像哲学,哲学曾被认为是学问之王,但随着心理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先后被剥离出去,如今哲学只剩下本体论,成了玄而又玄,甚至连“哲学家”这个称呼,也成了冥顽不灵、远离现实的代名词。

现代性不需要诗人和哲学家,所以才要不断蚕食其领地,使它们的圈子越来越小,生命力越来越衰竭,最终变成象牙塔中的展览品。

但,现代性永远回答不了“人为什么要活着”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不是动物,在物质条件外,我们还需要价值的支撑,我们还会困惑、痛苦、伤感与爱,而这一切不完全是荷尔蒙调配一下就能成功的。

当然,诗与哲学也没有终极答案,但能鼓励我们去追寻,能在迷茫时给予慰藉,如果说人非要活出人的样子的话,那么,恐怕永远不能没有哲学的深邃,不能没有诗歌的甘美。

但,专业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会用另一种方式窒息一切。是的,余秀华的诗很有味道,可如果真正关注中国诗坛,就会发现和她类似的作者实在太多,就算彼此放错了诗集,普通人恐怕也难分辨出来。专业化让诗歌有了标准、有了套路,个体的任何突破,都会被模仿迅速抵消,诗本身的东西已难突围,反而是诗外的东西,才能引发轰动效应。

余秀华的价值在于,她用一声高喊,让人们看到了过去十多年来专业诗的成果,但吸引来的严肃读者越多,则彼此雷同的问题就越凸显,聚起来的人气最终又将消散。

也许,“诗歌热”会回潮吧,但新诗空间如此逼仄,就算热了,也无法长久。

荐书信箱e-mail:tjrbdushu@126.com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