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诗歌再度升温看——
诗歌复兴“黄金时代”是否到来
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2月25日,湖南省诗歌学会诗歌沙龙第27场活动在长沙熬吧举行。现场,既有青年朗诵家的深情朗诵,也有资深诗人的创作主讲及嘉宾点评,更不乏听众们互动交流的思想碰撞,活动精彩纷呈,空气中似乎弥漫着萦萦诗意。而在长沙市图书馆举行的“欢乐元宵,湘诗百年”诗歌朗诵音乐会,其火爆场面至今仍是热议的话题。
谈到诗歌,不得不提到曾备受瞩目的一档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今年春节期间,这档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这一轮冲击波,波及的不仅仅是文艺圈,就连似乎与文艺不沾边的受众,都被震撼了。微博、微信、QQ,包括所有的新媒体、自媒体,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题不断。随着节目的热播,不仅火了里面的参赛选手、嘉宾和主持人,甚至有人认为,它带动了全民学习、诵读古诗词的潮流。其中,从湖南衡阳走向北京、担任《诗刊》编辑的彭敏,获得此届《中国诗词大会》亚军,成为湖南年轻诗歌爱好者的偶像。
《中国诗词大会》早已落下帷幕,余热却未消褪。一档节目,果真引发了全国的诗歌热潮?
★“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湖南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罗鹿鸣看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认为,不是《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全国的诗歌热潮,而是汹涌澎湃的诗歌热潮带动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
罗鹿鸣说:“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改革都进入到深水区,全国人民正在朝着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诗坛也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精神的照耀下,呈现出勃勃生机。‘春江水暖鸭先知’,诗歌作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文艺方阵里的轻骑兵,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感觉最快,发声最早。我认为,诗歌已迈入再次繁荣、复兴的新境界。”
罗鹿鸣分析,诗歌的复兴,既是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渴求、对社会浮躁的反叛,同时它还是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催生。互联网的风起云涌,文学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的蓬勃兴起,QQ的普及运用,特别是近两年微信的出现、微信群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异军突起,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快捷、无限的空间。
“便捷的现代通讯技术、广阔的网络空间,为诗人表达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的情感,提供了无限强大的载体,也进一步促进了诗坛的欣欣向荣。”罗鹿鸣感叹,作为一个诗人,生活在这个时代,十分有幸。
作为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陈惠芳对湖南诗坛十分熟悉。他认为,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是湖南诗歌的再度升温,都是中国诗歌传统的深厚影响和湖南诗人对诗歌的持久热爱所融合而成的。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乘着春风喜复兴”★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怀念上个世纪八九十年湖南诗歌的盛况。各大高校中,文学社团、诗歌社团如雨后春笋,一大批有影响的校园诗人,成为大学生们追捧的对象。在长株潭等城市,以“潇湘诗会”为代表的周末诗歌朗诵会,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年轻人以能登上“潇湘诗会”为荣。著名诗人、诗歌评论界纷纷来湘,举办讲座,现场常常是“人满为患”。在这股诗歌浪潮中,油印、铅印的诗歌报刊和诗集,比比皆是。更有不少诗歌爱好者订阅“中国诗坛四大名刊”《诗刊》《星星》《诗歌报》《绿风》,10余年乐此不倦。
陈惠芳对此深有体会。他说,那种难忘的情景又在湖南呈现。值得指出的是,眼下活跃于湖南诗坛的中坚力量正是那批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的50后、60后诗人,他们像潜伏者,深受“盛世文昌”的强烈感召,纷纷归来。50后、60后与70后、80后、90后“融合”,蔚为大观。这种“融合”更体现在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上。以《湖南日报》“三个湘江”(即:湘江周刊、新湖南湘江频道、湘江微信公众号)为代表,包括《创作与评论》《湖南文学》《芙蓉》在内,全方位推送诗歌作品,为正在升温中的湖南诗歌鼓劲呐喊。
2012年1月至4月,《湖南日报》“湘江”副刊推出“新春诗会”“呼唤春天”、接力诗歌“飞翔”“火把”“水流”“四羊方尊”、接力诗歌“阳光”“月光”“天路”等6个诗歌专版,并配发评论。全新改版后的“湘江”周刊,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辟“二行同题诗”专栏,共推出41期,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作者亮相,无一重复。《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7期,推出《新乡土诗派“新三驾马车”研究》专辑,陈惠芳、杨林、黄曙辉的作品及评论。《长沙晚报》2012年8月30日发表长篇通讯《新乡土诗派踏上复兴之路》。
与此同时,湖南诗人重新进军《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等名刊的速度加快。全国有影响的诗歌年度选本,湖南诗人占据了重要的一席。
★“集体发力看诗群”★
除了湖南主要媒体推波助澜,还有湖南诗群的集体发力。
在中国诗坛,新乡土诗派是湖南的一张诗歌名片。从1987年春由江堤、陈惠芳、彭国梁创立,至今已走过整整30年。
“对于诗人来说,又一个诗歌黄金季到来了。10年前,我们只有纸笔与破单车,只有囊中羞涩的窘境。10年后,我们有了快捷的网络,有了一些宽裕与从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站在复兴新乡土诗派的前列,在精心构建的精神家园中享受快乐,传递美好?”陈惠芳说。30年前,新乡土诗派倡导“传承民族血脉,塑造精神家园”的宗旨。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这一宗旨没变。事实证明,这是有远见的。民族,本土,家园,始终是诗歌的主旋律。
2015年,以梁尔源为会长的湖南省诗歌学会成立,成为湖南诗坛的一件大事。其后,推出《诗歌世界》诗歌季刊,打造湖南省诗歌学会微信公众平台、湖南熬吧诗歌沙龙平台,建好湖南省诗歌学会网站,办好中国诗歌网湖南频道,并与湖南日报社旗下的新湖南客户端合办“听诗”平台,将优秀诗人的诗作通过朗诵的方式加以传播。以长沙为中心,诗意不断扩散,变得浓郁起来。岳阳、张家界、怀化等地纷纷成立诗歌学会,积极发展会员,踊跃开展活动,推动了湖南诗歌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