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高考诗歌鉴赏题精选十二题

高考诗歌鉴赏题精选十二题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5-23 17:4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试题预览
  高考六类古诗鉴赏题精选十二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首联在写山中秋景时运用了哪两个精妙传神的字?试结合诗句简析。
(2)诗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1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1浴蚕: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1)两诗中前两句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手法上有何共同点?
(2)两诗中后两句在写田家农忙景象上写法有何异同?试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边关主将形象?试结合诗句分析。
4.阅读下面两诗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1。
塞下曲 (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1楼兰:楼兰国王屡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1)李白诗中第六句的“抱”字改为“枕”字好不好?这什么?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小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2)选取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1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1碧玉:出自乐府吴声歌曲古辞《碧玉歌》,这首诗歌咏一位名叫碧玉的年轻美貌的少女。
(1)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试结合诗句简析。
(2)两首诗借咏柳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1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1刘长卿:曾两次被贬。第一次是在唐肃宗时被贬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是在唐代宗时被贬为睦州司马。
(1)颔联描绘一幅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人借凭吊贾谊故居着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析。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台城○1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2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3。
【注】○1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皇宫所在地。             
○2结绮临春:结绮和临春是南朝皇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的两座高楼。
○3后庭花:是指南朝皇帝陈后主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
(1)两首诗中草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2)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试结合诗句简析。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1, 不那○2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1毵毵:柳叶细长枝条披拂下垂貌。○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恰当巧妙地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1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2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1作者漫游长江下游一带的作。○2襄水:古属楚国。
(1)诗中借助哪些形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
(2)诗中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曲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高适诗中前两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两首诗在描写笛声上有何不同?结合诗句简析。

【参考答案】
1.(1)“转”和“日”用得巧妙,勾勒出一幅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画面。“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转”字写出静止的山色渐变的动态。“日潺潺”就是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日”字写出流水始终如一的守恒。(2)作者是一位超然物外、闲适快乐的隐士。在柴门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神态安逸,闲情潇洒。
2.(1)王诗前两句所写之景和谐恬静。细雨霏霏,一条斗折蛇行的山间小路延伸到村中,一座木板桥在竹溪村路间,路旁翠竹萧萧,桥下溪水潺潺。翁诗前两句所写之景壮阔秀美、充满生机。山野绿油油的,河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细雨如烟似雾下着,不时传来子规鸣声。两诗都由动入静,以动衬静,王诗以鸡鸣衬托山村幽静,翁诗以子规啼声衬托山村宁静。(2)两诗都未描写农事劳动的具体情景。王诗以点带面,只举妇姑冒雨“相唤浴蚕”,却已暗含农事繁多之意,又以庭中栀子花开无人看采反衬农忙;翁诗先从时间和地点上直接点明田家少闲月,再以“才了”和“又”字形象再现了家家日夜劳作的辛苦紧张情景。
3.塑造了一位高度警觉、指挥若定、刚毅果断的主将形象。前两句景物描写渲染了边关阴沉肃穆气氛,暗写外敌入侵,战云密布,显示主将能准确掌握时机和敌情,极其警觉敏感;后两句写战事按主将部署顺利展开,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性格和必胜的信心。
4.(1)改为“枕”字不好。“抱”字既写出边塞夜寒彻骨、战士以鞍御寒的艰苦处境,又突出了平定边患战斗的紧张。“枕”字虽合正常军旅生活实际,但不能写出边塞军旅艰苦而紧张的生活概貌。(2)李诗前三联赞扬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的精忠报国精神,尾联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王诗后两联通过追忆当年伤亡惨重的战斗和对弃尸沙场者的同情,鞭挞了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了厌战之情。5.(1)梅花。耐寒、清高、报春。(2)○1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花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意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2运用对比(对照)手法,诗人将“混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从而突出了梅花的坚毅和高洁。○3运用映衬(反衬)手法,诗人以“混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从而突出了梅花的坚毅和高洁。
6.(1)修辞手法不同,贺诗用比喻,以少女碧玉喻垂柳,翠绿丝带喻柳条,春风喻为碧玉手中剪刀。曾诗用拟人,“乱”、“倚”、“狂”将柳人格化,写出小人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2)贺诗用少女碧玉喻写早春的垂柳,由纷披下垂的柳枝想到翠绿丝带,抒发了对稚柳的喜爱赞赏之情。曾诗由摇摆不定的柳枝想到反复无常的小人,告诫为非作歹的小人终究会失势受惩。
7.(1)这是一幅悲凉的故宅深秋日暮图,日落西山,暮色苍茫,寒林幽暗,人去宅空,枯草连天。诗人独自踏入萧条冷落的贾谊故宅。表达了对贾谊的景仰倾慕心情,“空见”二字抒写出对贾谊遭贬失意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2)借贾谊的不幸身世和遭遇,着重抒写了自己被迁谪的悲苦命运和忧愤之情。首联“悲”字不仅切合贾谊一生的失意,也暗寓自己被迁谪的悲苦命运,颈联借汉文帝疏远贾谊暗讽当朝昏君唐代宗,点明自己被贬的原因,抒发抑郁悲愤的心境,尾句对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合理现实强烈控诉。
8.(1)韦诗中烟雨笼罩万里如茵绿草的江南风景依旧,勾起人们迷离惆怅、物是人非的感慨;刘诗中将“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情景对比,抒发了怀古伤今的情怀。(2)○1韦诗融情入景,细雨、江草、啼鸟和堤柳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充满了昔盛今衰的感伤情绪;刘诗借古讽今,指出亡国的原因是陈后主奢侈荒淫,暗含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2韦诗用拟人手法,“无情”柳不管人间兴亡,反衬出人的追昔抚今的无限伤感。刘诗运用对比,将昔日繁华之景与眼前荒凉破败之象对比,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
9.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人肚肠寸断。此字让人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悲楚。
10.(1)刘诗中“更”字缀在“远”前,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甚于自己,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韦诗中“更”与前文“不那”构成层进关系,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春色更浓的江南,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更”字加重了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2)相同点:都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不同点:刘诗用“猿啼”、“暮色江头”、“孤舟”等意象构成悲凄的画面,以哀景写哀情;韦诗用“晴烟”、“垂柳”、“江南春色”等意象构成了色调鲜明、诗意盎然的美景,以此反衬离愁别绪,即以乐景写哀情。
11.(1)诗人捕捉到落叶、大雁和北风三个最具代表性事物写出了“早寒”特点,树叶飘落、鸿雁南飞的深秋景象突出了“早寒”,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氛围。(2)颔联中“遥隔”表明作者离家遥远,山川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颈联先以游子泪“尽”他乡的细节,直接抒发强烈思乡之情;再假托家人遥望天际归帆盼望自己归去,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12.(1)高诗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营造了一种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2)○1相同点:都借风传笛曲的动人意境抒发思乡之情,高诗抒发征人思乡之情,李诗抒发游子思乡之情。○2不同点:高诗将曲调“梅花落”拆嵌入“何处”二字,运用通感,写声成象,虚实相生,战士由听曲而心想到故乡梅花开落,含蓄表达出思乡之情。李诗紧扣“闻”字写听笛感受,第二句用夸张手法想象优美笛声飞遍洛城,第三句“折柳”二字语义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又含离别义,自然唤起人们心底的思乡情。 (221.10.211.7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相关试题:


上一个『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期试题』  下一个『湛师附中高三综合测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