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7-24 10:5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长沙理工大学》 2011年

黎简诗歌与民俗

黄智慧  

【摘要】:黎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而诗歌尤为杰出。本篇论文以黎简诗歌为研究对象,探讨黎简的生平和思想、分析其诗歌中的民俗内容、考察其多元化的诗歌艺术世界。全文由引言、本论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首先对本文所研究的黎简诗歌进行界定,指出梁守中校辑的《五百四峰堂诗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是目前收录黎简诗文最为齐全的版本,本论文以此本为基础进行系统研究,并以民俗为主题的诗歌和诗歌中有民俗内容的部分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黎简诗歌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总结其得失,并说明写本论文的主要原因,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论部分是本文的重心,共分三章: 第一章,黎简的生平和思想。黎简一生未仕,终身布衣,生活轨迹简单明了。二十七岁时黎简奉生母雷氏命才返回家乡顺德,回乡后应县试。此后他便“足不逾岭”,再也没有离开过广东。黎简的思想既复杂又简单。他终身未仕,甘于做个盛世隐士,其隐逸思想贯穿一生,影响深远。隐逸的生活给黎简带来很大的自由,他游历岭南地区,饱览山川风物,体察风土人情。黎简在盛世隐逸,避仕但不避世,他关注社会现实,又有着浓烈的民本思想和浓郁的乡土情怀,使得他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自然山水、民风民俗、日常生活等。黎简生活圈子局限于岭南一域,而终身布衣则使得他能够接近老百姓生活,其敏锐的触角和深切的生活体验能够使得其诗歌具有张力和自然风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和现实意义的诗歌。 第二章,黎简诗歌中的民俗内容分析。本文根据民俗学理论,可以将黎简诗歌中的民俗内容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反映丰富多彩的物质民俗,如居住、饮食、生产、交通和交易民俗等,这些物质民俗真实记录了岭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岭南地区商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也使得黎简的诗歌呈现浓郁的地域色彩;二是反映鲜活独特的社会民俗,如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民俗、民间传说、歌谣谚语民俗等,这些社会民俗仍以传承传统民俗为主,却更加深入结合百姓生活,直接传达出老百姓心底的愿望和欲求,其象征显得更加为丰富,在其表现形式上赋予了规模宏大、大众娱乐性化、生活情趣世俗化等的新意义;三是反映神秘斑斓的精神民俗,如信仰、巫术、禁忌民俗等,生动再现了岭南祭社、家祭、祭海神、祈雨、占卜、招魂等看得见的民俗活动,这些精神民俗体现了岭南人民的实际需求,具有地域特色。黎简的创作视野比较狭窄,他的这些民俗内容诗歌主要是广泛反映了其所处时期广东一地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民俗风情画,也为清代中叶诗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研究这些诗,对于研究当时岭南社会状况、社会心理和清代文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三章,多元化的诗歌艺术世界。在民俗视野和地域视野的双重关注下,黎简涉及民俗内容的大量诗歌,不是随意的点缀和简单的罗列,而是整个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也大大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形式。从题材内容上看,黎简诗歌集中呈现了自然风景美和民俗风情美。其自然风景美主要体现在广州的都市风景和顺德的乡村风光。黎简隐居乡村,经常往来于广州城府,其民俗内容诗歌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广州的都市风景和顺德的乡村风光,笔底洋溢着诗人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民俗风情美主要体现在对广西、广东这两个省的民俗描写上。根据这些民俗,我们了解当时广西、广东人民尤其是瑶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和风土人情,也可以领悟隐藏在黎简诗歌中的岭南文化内涵,更可以体会到黎简诗歌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从艺术上看,黎简诗歌具体表现为诗歌形式的艺术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模仿“竹枝”,创作具有民歌风味的诗歌;以民俗语言入诗,提高艺术表现力。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而情感醇厚,语言清新活泼、亦雅亦俚,是情景交融的佳作。黎简“足不逾岭”,他用诗歌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民俗,展示了清代中叶岭南人民的生活原始状态。同时,他还有意识地把民俗融入到岭南的历史和现实的广阔背景中,吸取前人艺术经验和民间文学成分,创造了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岭南独特的自然风景美和民俗风情美,开拓了岭南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内涵。 结语部分是对论文进行总结与提升,并对本课题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琼;;《芙蓉亭乐府》写作时间考[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2 张琼;陈丽清;;在野吾甘作系匏 百城南面以书豪——黎简独特的隐逸人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曾建生;;开门即扁舟,有去无处所——黎简诗歌中的岭南航运文化[J];沧桑;2009年01期

4 张琼;;而我病夫子,衾枕托枯禅——黎简与禅佛摭谈[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绪柏;明清广东的诗社[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6 吴春玲;;四体投地向真实——黎简诗学探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黄瑞云;论乾嘉诗坛[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张琼;为百姓写诗——黎简田园诗浅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陈玉钿;;清代名画家黎简[J];岭南文史;1984年01期

10 李遇春;;黎二樵早年不名“简”——记《罗浮山游记》书画册[J];岭南文史;198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琼;清代岭南诗人黎简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8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相雨;;论管同的思想与文学创作[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成;;桐城诗派二题[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8 王志芬;;云南省建水县民族民间歌曲的人类学研究[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9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绪柏;明清广东的诗社[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2 张琼;《芙蓉亭院本稿》浅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期

3 黄瑞云;论乾嘉诗坛[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陈玉钿;;清代名画家黎简[J];岭南文史;1984年01期

5 李遇春;;黎二樵早年不名“简”——记《罗浮山游记》书画册[J];岭南文史;1984年01期

6 梁守中;足不逾岭而名动全国的黎二樵[J];岭南文史;1997年03期

7 陈永正;岭南诗派略论[J];岭南文史;1999年03期

8 谢文勇;清代的广东名画家黎二樵[J];美术研究;1988年02期

9 覃凤余;;壮语地名及其研究——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10 祝振玉;;发明妙慧 笔补造化——黄庭坚题画诗略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松浦友久;;松浦友久致周啸天的信[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宗小荣;;通变成文 极数定象——从《易经》的辩证思想谈我国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3 梁晶;;论威廉斯对美国自由诗体的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4 刘保安;;诗人爱默生:继承与开拓[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5 ;江苏“姜堰杯·诗意税务”诗歌大奖赛征稿启事[J];诗刊;2010年05期

6 张崇利;;“沈宋”诗歌艺术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叶橹;;形式的困惑[J];雨花;1998年06期

8 白朝晖;;精心构筑诗歌形式的陆机[J];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03期

9 徐丹丽;论唐代宫词对词的风格的影响[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程利平;沈洁;;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史诗创作[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士杰;;撒播生命的诗歌——论屠岸的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志学;;诗歌的限制性与屠岸的“十四行”写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雷;;论屠岸的诗歌形式探索[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文钢;;以简洁的精确呈现深邃的模糊——读黄灿然《必要的角度》和他的诗[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梁艳萍;;在场的诗者——阿毛新世纪创作批评[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冯雷;;深刻的诗歌活幕剧与准文学史写作——关于60后、70后诗歌研究[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士强;;“只缘身蕴无穷热,化却人间万丈冰”——阅读屠岸[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敏俐;;音乐对先秦两汉诗歌形式的影响[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林东海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10 陈维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女神》新探[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孟迷;[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刘立云;[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远白;[N];贵阳日报;2011年

4 外文所 穆宏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好成;[N];中国改革报;2011年

6 向坤茂;[N];文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吴小曼 实习记者 李方舟 ;[N];财经时报;2006年

8 张经武;[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N];驻马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于呐洋 通讯员 辛祖文;[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杨富波;莫瑞·克里格与新批评[D];吉林大学;2010年

3 柳东林;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晁成林;宋前文人入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敏;《诗经》的认知诗学与心理分析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宗蓉;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沈杨;科学与文学关系视域下的多恩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智慧;黎简诗歌与民俗[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郭雅君;诗歌类蒙养教材的教育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朝乐门;阿尔泰诗歌浅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林祥财;论诗歌朗读的节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金子鸥;《韩客诗存》中朝鲜与晚清的诗歌交流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吴春;朱休度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7 邵静;韩淲诗歌中的画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呼斯勒额日敦;齐·莫尔根诗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李俊杰;中国当代地下诗歌形式研究(1949-1976)[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巧玲;论汉诗俄译过程中意美的传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