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2.诗的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用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着恋的情结从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使至塞上 (唐朝 /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使至塞上”中的“使”的意思是 奉命出使 。本诗仅仅围绕题目,依次写了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2.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什么用意?
比喻作者漂泊不定的行踪;而且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春雁北归常引思乡之愁。
3.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面的内容。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的残红。
4.颈联的“直”“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写出了塞外大漠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黄鹤楼(唐朝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什么景致?
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相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在下面。(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或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愁。)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归园田居(东晋 /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愿”是指厌恶官场生活、喜爱田园生活,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
3.“带月荷锄归”一句历来为后世诗评家所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丽的月夜归耕图。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 (61.155.76.1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