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在这个小村里,我的父母与所有村民一样,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守着几亩薄田。此外,别无其它经济来源。父母完全凭着自己固有的坚强和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把毕生心血耗费在我们几个儿女身上。父母认定:即便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女念书,他们的艰难可想而知。|||2000年6月大学毕业,那时已经不分配工作了,只好奔波于合肥的人才市场,那时大学已经扩招了,每次到人才市场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真是感觉寒气避人啊!心里想自己也没有工作经验,先找个单位落落脚吧。那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先就业,后择业”,能就业就不错了,哪里有选择的余地呀!6月底找到了一家广告公司,试用期月薪500,还不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想想我的那些同学们大部分工作还没着落,我已经是够幸运的了。|||那时的房租不贵,50元就可以租一个大房间。每天冒着炎炎烈日去上班,战战兢兢上了一个多月班,8月15日发工资了,手握第一份工资,我第一次为“钱”费神不安。这第一份工资怎么花才最有意义呢?年龄越大越怕冷,父母都需要一件厚实的棉衣;60多岁的父亲还要去村口提水,能不能在家门口掘一口深水井呢?……思来想去,要办的事实在太多,最终我还是决定给父母换一台电视机。因为家里那台过时的黑白电视机报废两年多了,我知道农村最难耐的大概就是寂寞了。可是那500元还要拿出一些来作房租、水电费、交通费、餐费,可能只剩下350元了。买电视机是不够的,只好再积累一个月的。|||值得庆幸的是,第二个月加了200元工资,两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差不多可以买台彩电了。很快国庆节到了,放假7天,正好回家。归途中,我在故乡的小县城里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荣归”的消息在村里迅速传开,四邻的老人们都到家里来看我,他们都不无羡慕地夸赞父母有远见,送儿子念了大学,说父母有福气,一辈子辛苦也值得。在热闹欢快的氛围中,父母那写满沧桑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一个星期后,我就要返回单位了。年迈的父母成了我心中最为不舍的牵挂!我反复叮嘱父母:田间地里繁重的体力活不要再拼命地去干,生活不要太清苦,我会逐月寄回生活费……在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母亲只像每次我离家返校时一样,仔细为我整理行装,不放心地一次次检查是否少了牙刷或毛巾。|||回到合肥长江东路那间出租屋里,打开母亲整理的包裹,我才知道,原来自以为已经长大的我其实永远都只是父母眼里长不大的小孩。包里依然与往常一样放着我最爱吃的板栗和花生以及叠得平平整整的衣服。最底层放着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沓一元、两元、伍元的纸币,这是父母风里来雨里去积攒的一点血汗钱啊!包钱的纸上有父亲的手迹:“……你的工资都买了电视机,这些钱你拿着用。你的身体较差,要注意营养,加强运动。我和你母亲身体还硬朗,生活能够自理,不必过于挂念。只希望你认真工作,听领导的话……”读着父亲的信,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爱是绝对的付出和不求回报,也是我们难以回报的。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孜孜不倦地进取,堂堂正正地做人,并以此证明我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