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环境写人的人物通讯《雨中的故事》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
作者写文章时,通过描写景物、动物、气氛等环境,来刻划展示人物形象。这种写作技巧,就叫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是事情发生发展及人物表现的“舞台。”
环境描写,就是描写与人物、事件相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也就是,要说清事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发展的,用以加强读者对事情的认识。
环境烘托是记叙文常用的描写方法之一。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一句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同时,对中心思想的表达,也起到绿卟扶红花的作用。
(1)、衬托人物的性格。
(2)、说明故事发生、时间、地点、原因。
(3)、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产关系。
(4)、说明一件事情的发展经过,或作为故事发展的一个环节,一个合理的转折。
(5)、造成一种气氛.一种特殊情调或地方色彩,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6)、 表达对事物的评价。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人改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造人。”
三、怎样通过环境写人?
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描写这个环境,就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无论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都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描写的目的要明确。离开主章的中心,孤立地去写景,是不可取的。
2、描写环境要真实、准确。不能胡乱形容。
3、描写环境, 要抓住特点,突出特色,要尽力写出环境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总之, 环境描写,要有利于衬托人物行动和表现中心。
四、 笔者通过环境写人的人物通讯:
《雨中的故事》
下雨前____老夫妇护电柱;
下雨后___出租司机救儿童。
7月12日下午5时许,北票上空布满乌云,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环境描写)家住南山管理区9组居民,78岁的离休干部孙树林和80岁的老伴戚景贤,冒着急降的雨滴,每人扛着一把大铁锹,迅速赶到他家楼后的两棵高压电柱旁,挥锹培土。
这两根电柱是刚刚挖沟整修的,尚未回填。加上电柱部位地势低洼,马路上的洪水直入柱底。老孙担心洪水毁柱,便提前弄来了一车土。此时,老夫妇俩顶着小雨,一锹一锹地将电柱培好,洪水便远离电柱流去。老俩口这才松了一口气。
还是这天下午6时,北票市工商银行门前广场上,有一辆辽满身泥土的车牌号:NT4360夏利小轿车,一个小司机拿着抹布正忙着擦洗车身。
我近前一问才知道,他叫候东,年仅25岁。他向笔者讲述了一个小时前,发生在南八家乡的一幕:
天空乌云密布,顿时,一场凶猛的龙卷风将路旁的树木全部刮倒,(环境描写)他被困在车上。望着车外惨景,心里真不是滋味。
此时,他只见有两个大人,抱着一个小孩,冒雨急步向他走来,着急地说:“师傅,我们是浙江人来这养蜂的,刚才受龙卷风袭击,帐篷被掀翻,11个月的孩子小周辉的头被树干砸坏了,得快点去城里治疗!”
小司机二话没说,就让他们赶快上车,奔驶北票。
小车到市二院门前,嘎然而止。
小司机带着他们住上院,方才离去。他竟然未收车费!
近日,笔者去二院.外科谢主任说:“这个小孩颅骨骨折,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多亏那个小司机了!”
(史振声)
本文 发表在2002年8月1日《北煤周刊》上
于2002年8月12日,又在《北票通讯》四版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