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影响巨大,是路遥的成名作,也是周里京的成名作。时光荏苒,路遥逝,周的人生仿佛也在最璀璨的一闪之后,不复有新的足以超越的闪光。不过这都是外人的痴人说梦,就像欧阳奋强饰演贾宝玉,陈晓旭饰演林黛玉,被束缚了的陈晓旭终于走了,放开束缚的欧阳反倒自由自在地在卖萌。
说回《人生》。很早之前就知道,这部戏说的是人在关键的时候的几步路,对一个人多重要。又好像是说,高加林是现代陈世美,既然是现代社会,怎么会让陈世美得逞呢,所以高加林注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现在来看,高加林简直没有任何错误。第一,从头到尾,都是巧珍主动,高加林的心思不在男女之事上,而在工作事业上;第二,城里的播音员和不识字的巧珍,看起来在心灵层面也更契合。从婚后生活看,高加林选择放弃巧珍也许不算是错误;第三,既然城乡差别这么大,高加林进了城,自然与依然是农民的巧珍的距离越来越远。结婚了的同志们都知道,距离对夫妻来说显然不是美感,而是灾难,特别是青年夫妻。
某种意义上,高加林反倒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原本可以积极跟播音员好下去,起码有这种可能,但他没有。他在确定必须回去当农民的时候,跟播音员说他更喜欢巧珍,或者只是他希望给播音员一个台阶,断了她的念想,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从这个角度看,高加林是个令人恐惧的清醒的人,他对自己和他人处境的态度,以及他面对悲剧的态度,冷静到令人悲悯。
我们也不用去谴责顶了高加林职位的支书,以及告发高加林的情敌的妈妈,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做了自己能做的事儿,而已。我们也不必对播音员失望,她显然并非什么不得了的大人物的子弟,她只是一个寂寞的文艺青年,现在生活中的黄土中一粒种子是如何生长的这种事情对她都是难题。她有追求自己爱情的权力,当她接受现实,放弃高加林的时候,显然也是唯一的选择。我们甚至不用觉得巧珍的爸爸嫌贫爱富,谁不指望、巴望自己孩子过得更好呢。当他看到高加林有了希望,也就是巧珍的未来有了希望,他拿出珍藏的瓷器盘子的时候,那才是真真的父亲对女儿的爱。
反倒是巧珍,作为一个年近不惑的中年人(这是多么悲伤的事儿啊亲),我觉得她虽然可爱,却实在做了太多伤害亲人的事情。她对高加林的追求,颠倒了男女常见的模式,只能说她太年轻了。她可以喜欢高加林,但不用那么直接去表白,既然她明知道这么做会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多大的难堪。而她对高加林的藕断丝连,说不准也是她以后生活的祸根。这样的女子虽然可爱,但多少有些悲剧,他们往往自己不顾一切地燃烧了,浑不觉自己把亲人,特别是爱她的亲人也烧着了,而且疼的时候,更疼。
这部电影的导演拍的时候一定柔肠百结,所以这部戏里没有一个可恨的人。他们都很善良,淳朴,又身不由己,活在那个被规定了程序的小世界里。乃至,人物的性格决定了结果,性格也是被设定了的。改革开放后,高加林的日子会不会有大的变化?不管怎么样,那个被设置的小世界里,左右人们命运的真不是自己,而是程序。事实上,即便到现在,我们看似拥有了网络,拥有了一切可能,但世界仍是封闭的小世界,程序仍是被程序员们设定好了的。而那些个程序员,你这么牛逼,你妈逼家里人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