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减肥 >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第一式起势动作图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第一式起势动作图解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29 15:5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学习太极拳不仅仅只是跟一些视频上进行学习,同时还有一种最原始的图解方法,这种动作的分解图相对比较准确。那么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起势动作的图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起势动作图解:

  老架一路特点是:以柔为主,由松人柔,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初期动作力求缓徐,以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使能处处保持平衡而不失其势,练成随遇平衡的技能。缠丝劲是粘化、牵动、进逼的核心,缠绕圆转,功深后能达到即化即打,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去的程度。发劲的运用,原则上是没有牵动则不发。缠丝劲的锻炼,能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稳而又灵活善变的内劲。陈鑫曾说: “一举动,轻重、刚柔俱发。”可以说,陈氏太极拳特点是: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这也是太极拳推手时具有威慑力量的基本条件。练习太极拳就像我们现在流行的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动作特点。

  第一式起式

  1.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眼平视,舌尖顶住上腭,唇齿微合,下颌微内收;两臂自然下垂身体两侧,两肘尖略有外掤之意,手心向里,呼吸自然(图2-1)。

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眼平视,舌尖顶住上腭,唇齿微合,下颌微内收

  2.上式不停,身体慢慢下沉,屈膝松胯,重心移向右腿,左脚跟抬起向左横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微向外,重心移向中间,两脚指抓地,脚心要虚,全身放松,含胸塌腰,气沉丹田,意识集中(图2-2)。

  3.上式不停,两掌逆缠缓缓抬起,与肩同宽、同高。同时,身体是随两掌上升而下沉(图2-3)。

  4.上式不停,松肩、坠肘,屈膝松胯,身体继续下沉。两掌随身下沉,落于腹前,掌心朝下。目视前方。

上式不停,松肩、坠肘,屈膝松胯,身体继续下沉。

  要点

  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泛臀,沉肩坠肘,屈膝松胯,膝不过脚尖,立身中正,心静体松,意识集中,心气下降,呼吸自然。

  误区

  对于初学拳者,很容易犯有前俯后仰、身法不正的毛病。

  警示

  应注意,松胯在于塌腰,而塌腰必须松胯。松胯时不宜过,大腿根凹进去过了,就会前俯,大腿根没凹进去向前绷、挺,就会后仰,这样,腰劲就难以灵活运转。因此塌腰、松胯时就像坐凳子一样,放松下沉。以上要领在每个动作中都应涉及。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练法指点

  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其特点是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以缠丝劲为核心统领全身;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一动皆动,一静具静,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在劲力上以掤、捋、挤、按为主,以采、挒、肘、靠为辅。练习时要求做到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裆劲开圆,呼吸自然,气沉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非圆即弧,浑然一圆。练习时,要把意气锻炼贯彻拳路的始终。

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其特点是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

  太极拳练久了,你就能够感到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架势动作皆在一起一落、一收一放、一开一合、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和左右旋转的太极图中。老架一路是根据人体的动作习惯编排的,右边的动作较多。练习老架一路是锻炼者由沉稳、动作柔绵、发力坚刚的发展阶段,向招式灵活的高级阶段发展的基础。是每次锻炼必须练习的。老架一路练得熟之又熟之后,应该进行每个招式的左边练习,如,左掩手肱拳、左金刚捣碓、左懒扎衣、左六封四闭、左单鞭、左摆莲脚、左二起脚、左旋风脚等等。

所有架势动作皆在一起一落、一收一放、一开一合、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和左右旋转的太极图中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练过六年之后,应该能从起势到收势的每一个招式中至少学会一个发劲动作。如,懒扎衣、六封四闭、斜行、撇身捶、金鸡独立、双推手、白鹤亮翅、白猿献果等。其中,玉女穿梭、拗步、倒卷肱、掩手肱拳、运手、金刚捣碓、青龙出水等招式中,至少应该学会二至三处发劲动作。如果对老架一路的练习感到厌倦,那是绝对错误的。老架一路越练越有奥妙之处。

  然后,尝试进行老架二路和新架一、二路的练习,一并进行推手、和单个发劲、弹劲、抖劲动作的练习等。当你练到开合自如、进退自如、旋转自如、弹力自如的时候,太极拳就没有了套路。

  陈式太极拳的全身配合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从全身来讲为眼、身、步、手四个主要部分,从躯干来讲分为上、中、下三盘。我们先讲躯干的基本规律。人体头至颈部为上盘,胸、脊、腰部为中盘,小腹、尾骨以至裆、腿、足部为下盘。

  上盘的头部要中正。术语说: “虚领顶劲。”《十三势行功总歌》中说: “满身轻利头悬。”“顶”和“悬”字虽不同,方法却是一样的。正如陈鑫解释的: “如同用绳子从头项百会穴将全身向上悬起似的。”只要下向内收,则头顶自然中正向上,颈也自然立起。眼法总要平视,注视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陈鑫加了“耳听身后”四字,以防有人从身后袭来。

  中盘的脊要随着项劲的上领而同时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内收,术语谓之“含胸拔背”。 “含”或“涵”的意义都是要求松圆而不压迫肺部,以便呼吸通畅。腰部亦以中正为主,但陈式每一动作向左右旋转,转的角度一般不超过45度,在步法进退时可达90度或至360度以上。腰是随着对方的变化左右旋转以带动步法进退的,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又要灵活旋转,忽隐忽现,但不许前倾后仰。

中盘的脊要随着项劲的上领而同时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