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里的内脏器官在压强忽大忽小的作用下,经受着十分难得的全方位的按摩运动。生物界都有“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人们的内脏器官自离开母体出世后,一直分秒不停地工作运转,很容易出现疲劳衰退,引起病变。
如今能够得到经常性的全面按摩保养,对其机能的保持与调节自是大有好处。当然,太极拳动作中的腰胸折迭也可以从外部通过肌肉运动的位移造成机械性的按摩,但比较由腹腔内压所造成的空气按摩,其作用应该是后者更加全面与显著。
3、促进副交感神经亢奋和内气鼓荡
练拳实践证明,在心静体松条件下进行深、长、细、匀的逆腹式呼吸,大约十多分钟即可激起副交感神经亢奋(和医学文献所说的基本一致)。
除了会产生副交感神经亢奋所带来的心率减缓、血压降低、末梢血管舒张、内分泌得以调节等生理现象外,还会出现腹部发热(有时甚至有发烧的感觉),有一股暖流顺着背脊(督脉)往上涌,上身开始出汗等现象。
按中医和武术的说法是来了“气感”,促进了“内气”运动。这对人体各项机能的调节很有作用,应该是练太极拳可以改善很多慢性病病情的机理所在。
太极拳与经络穴位养生
1、根据“来氏太极图”
太极图寓意的是大圆和小圆相互运转,合二唯一的螺旋线运动。
太极拳中手臂的大幅度挥动类似于“公转”,而手臂出拳、推掌时,手臂的转动,就是“自转”;类似于子弹在枪膛里的螺旋线加速运动。一旦触及对手的身体,依靠转动运气而发力,其力大无穷。
所谓的“要就不打,要打必伤;要就不伤,要伤必死”,就是说有功力者以旋转中螺旋加速的拳、掌发功而误伤对手。所以,有功力者练拳对打,拳与掌触及对手身体时,要求平稳出掌,而不是斜掌急转。
2、丹田穴
太极拳呼吸以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为佳。丹田的位置是关元穴(健身者可守意守肚脐眼)。(上丹田印堂穴主“神”;中丹田壇中穴主“气”;下丹田关元穴主“精”,或者说“元气”)。为此,起势时有“含胸拔背”的要求。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塞胸部,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
3、勾通任、督两脉
太极拳的呼吸,有舌顶上颌的要求,其作用是勾通任、督两脉。人体有12条经络,再加上任脉和督脉,号称14经脉。“任、督二脉”分别是身体前、后“两条中线”处的经脉,打通“任、督二脉”就是打通了气功中所说的“周天”营气。
一般来说,女子以练任脉为主,盈其血,男子以练督脉为主,盈其气。
任脉以“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人中穴”;督脉则由“会阴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人中穴”。人中穴有急救用途,原因就在于它是任督两脉的交汇点。
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是14经络的“主脉”。
任、督两脉分别对12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有主导作用,当12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如果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12正经脉,所以说“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就能起到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的作用。所以,运用太极拳健身的时候,如果能够舌顶上颌呼吸,由于具有勾通任督两脉的作用,对健身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结语: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减肥功效非常好,经常练习能情调身体多余脂肪,而且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变你的亚健康生活习惯。太极拳的好处非常多,在练习中不断的体会,经常练习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