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这件事,陈发科好几天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有一天早上,他们俩一起下田干活,走到半路,堂兄忽然想起忘带了一件农具。他对陈发科说:「你去拿吧,你快跑回去,我慢慢走着等你。」于是,陈发科跑回去取了农具来,赶上堂兄。午饭时,陈发科想着堂兄刚才的话「你快跑,我慢慢走等你」结果跑个来回还赶得上,联系到练拳,我如果加倍练,不就能渐渐赶上堂兄了吗?
陈氏太极拳从此,陈发科下定决心苦练,除了跟堂兄一同练,中午堂兄午睡他也练,晚上一同睡下,陈发科只睡二个多钟头,又起来练。因为怕吵醒堂兄,陈发科不敢开门到外面练,只能在二张床中间练,并把震脚等会出响声的动作都改为放松练。就这样,从十四岁到十七岁,苦练了三年,堂兄始终没发现。陈发科平时自己苦练,有时也请教其它的叔伯们练推手。但是他不敢与堂兄练,因他功夫好,一推手就来真的。
堂兄说:练武要认真练,不能跟自己人练就随便,以后习惯了,遇上敌人就会吃亏。他和自己的堂兄弟、侄儿们推手,总是一丝不让,常常把人摔得头破血流。陈发科经过三年苦练,肚上的痞块消了,个头长高了,身体发育也正常了,功夫也不知不觉间长进了。有一天,为了试试自己的进步有多大,也向堂兄提出,请他教推手。堂兄笑笑说:「好哇,我们家的年轻人都差不多尝过我的手段,以前你太瘦弱,不敢和你推。你壮实了,经得起摔打了,可以尝尝和我推手的滋味了。」说完他们就推起来。堂兄连续三次发劲摔陈发科,结果都被陈发科反摔出去。直到第三次摔倒后,他才醒悟,陈发科的功夫已超过他了。他心里不服气,气愤地走了,口里还嘟嚷着:『怪不得你们这一支辈辈出高手,大概有秘诀吧,连远不如我的,都超过我了。看来我们别支的不能练这个拳了。
苦练成功
陈发科说,其实这三年父亲都没回家,没有教他秘诀,这是三年苦练的结果。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苦练的重要,经过苦练,身体变强壮,技艺也大有长进,但是这件事并不能说明太极拳没有秘诀,或者秘诀不重要。这三年虽然父亲没有教陈发科什么秘诀,但是以前父亲在家时他可能听过练拳的方法、要求,只是没有好好练。而这三年他和其它叔伯练,他们也会教他太极拳的真正技艺的。说没有秘诀,只是说陈发科并没有掌握这堂兄所不知的秘诀,大家都是练习陈氏家传的拳,由于陈发科发愤苦练,一方面是练得多,一方面也是更用心体会,所以进步快。相反堂兄练到一定功夫后,以为自己功夫已不错,练得没有陈发科多,也没有很用心去钻研,才会被陈发科超过。对于我们一般练太极拳的人,一定不可以光用苦练,必须先学习到正确的太极拳技艺,然后加上苦练,才能成功。我的陈式太极拳老师洪均生常常说,练太极拳要巧练,要动脑筋练,练得对才下苦功练。
基本介绍
谈了上面陈发科的武功事迹后,如果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么就不应该只是知道了,聊聊而已,而是应该想一下,陈发科为什么能练得这么好?有哪几方面的因素?再对照一下我们自己,我们缺少了什么?应当从哪方面再努力充实?按我的看法,有以下几个因素。
艺得真传
从陈发科的背景情况,我们可以知道从他的家庭和周围环境(陈家沟),他可以见到、学到真正的太极拳高功夫。特别是他的父亲陈延熙功夫确实很高,在他真正下工夫的时候,能够在他身边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很刻苦练习太极拳,可惜他的老师功夫不是很高,不很全面,虽然他们很聪明,但终其一生,连不到很高层次。相信他们若是有好的老师指导,一定也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练出更全面的功夫。
刻苦练习
陈发科的刻苦练习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很少有人达到他的刻苦程度。据他对洪老师讲,当年他为了赶上堂哥,每天练拳套少则六十遍,多则一百遍。有人说陈发科到北京教拳后,仍坚持日练二十遍。洪老师说没听陈发科说过多少遍,但当时陈发科住在河南会馆里,曾移居数屋,屋内砖地原都是好好的整块,但居住不久,必有二行砖成了碎的,可能就是他在屋里坚持练习而跺碎的。洪老师说陈发科平常少说话,单坐时常常两只手交叉练习,并嘱咐洪老师也这样做,可见他脑里时时都想着练习太极拳。有一天陈发科对洪老师说:「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与一怪物对打,我胜不了它,它也胜不了我,打了几百回合,最后各以一只手握拳单推手,虽然很紧张,但是很痛快。」洪老师说这应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有道理的。平时陈发科独坐时一定是在想象别人怎样进攻,自己怎样应付,对方又怎样变化,自己又再怎样对付。这样想多了,就变成梦。另外,我也想到陈发科平时和别人交手,一招就解决了,中国人说「无敌最寂寞」,所以碰到这怪物可伴他练习了几百回合,当然是很痛快的事。
终生追求
许多有其功夫的太极拳名家都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成为名家。但是为什么他们达不到陈发科的高度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苦练一段时间后,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追求了,不再下苦工了。当然其中也有路子走得对不对的问题,路子不很对,一开始可能进步很快,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滞不前了。因长时间不能进步,也就失去了刻苦训练的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