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剑 > 二十九、杨澄甫宗师次子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练习程序

二十九、杨澄甫宗师次子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练习程序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3 02:20 编辑: 网络 查看:

杨式太极拳练习程序

杨振基

杨式太极拳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授,先辈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学习程序。按照这种程序练习即可逐渐掌握拳的练法。

根据杨公澄甫所著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太极拳使用法》所述,杨式太极拳的练习程序有如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指出:“学者尤宜先求其象,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学习杨式太极拳应先在外形上求得按拳式的要求准确地表现出来,外形符合要求了。就自然能够得气、蓄气、养气,使自己周身内气充盈,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能体会到拳中的理法。这是从形、气、理方面说明学习程序的。

(二)《太极拳使用法》上说:“先练顺,次练劲,后练巧。”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太极拳的练习程序。所谓练顺,指顺遂。拳论上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学太极拳要先取松顺自然之态,身体各部分顺的态势是指动作正确,气血在体内流通无阻,身体上下基本相随,内外基本相合,全身没有缺陷处、凹凸处、断续处,运动的高低、疾徐、轻重、伸缩有基本尺度,形成一种全身协调的运动。这是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练劲。练劲是指练各种劲法,这与第一个阶段是相连的,全身协调了,意气相连,全身顺遂了,劲随意气到了,接着是如何使用劲法的问题了。可以在顺遂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太极劲,这是指推手而言的。推手时用硼、捋、挤、按、采、挒、肘、靠诸劲,以及开劲、合劲、提劲、沉劲、叠劲、截劲等劲,因对方变化而用详尽的劲进行引化拿发以制人。这是练劲的基本内容。

第三阶段是练巧。太极拳术是一种高深的艺术,除去有基本功力外,还有它的技巧性,拳论上有四两拨千斤之说。《太极拳使用法》也有“一巧破千斤”之说。在顺与劲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巧,就能更有效地在推手对抗中获得有利的机势,达到我顺人背。这是从技术上说明太极拳程序的。

(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这是从体势上提出太极拳练习程序的。所谓先求开展就是初学时,身体运转的幅度大些,让全身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放松与伸展。这种伸展能更快得打通全身的经络通道,气血流通顺畅,在外形上也显得落落大方,气势沉稳,中正安舒。经过一段时间开展的练习后,身体容易由弱变强,然后由大练小,外能筋骨肉合一,内有精气神相聚,动作小而脱化,转换动作小而体用全。这种练习程序为初学者所用。

(四)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是从打手、技击的角度去说明学习程序的。这种学习程序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着熟。弄明白太极拳每个拳式所包含的实际意义。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著名拳种,创编者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搏击,是一种高深的科学搏击术,每一招每一式都有它的技击含义,初学时必须弄清每一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练习中注意体现出来。全套杨式太极拳除去重复的动作,有30多个动作,技击意义非常明显、强烈,务必使这些着法了然于胸。这是学拳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懂劲。

懂劲包含两个内容,一方面是懂自己的劲,另一方面是懂别人的劲,而这两方面是渐悟的,这种渐悟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渐悟”,不是凭空悟出来的,不是专练所谓推手练出来的,懂劲的得来,不能排除推手的联系,但不能单靠推手的练习。《太极拳使用法》上说:“今同志专悟懂劲,故不能发人,先学姿势正确,次要熟练,渐学懂劲.”否则是舍本逐末。

第三、阶及神明。

《太极拳使用法》上说“神明”是“言拳精巧,豁然贯通,即领悟得拳奥妙”神明阶段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随心所欲,挨着何处何处击人。香港张世贤著文说杨公澄甫长子杨振铭(守中)“其身体各部位均可任人拳击,惟人所击之处即系其发劲之点,跌人于寻丈之外,实属易事。”这时杨家第四代传人达到阶及神明阶段的典型。这是第三个阶段。

(五)从习拳械的先后顺序要求说,杨氏太极拳要求先练拳架,其次练推手,推手包括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最后练器械如太极剑、刀、枪、杆等。

杨氏太极拳这五个方面的练习程序是互相有联系的,各有侧重点。比如先练拳架求其象,求其开展,掌握着法,务求顺遂,这为第一阶段,含有各个程序的内容。学者结合自己的师资、身体等综合条件,进行有序的练习,逐渐达到对太极拳由初级到高级阶段的掌握,由无知到有知,由知到明,由明到精,成为太极拳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