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练习太极技巧

练习太极技巧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2-15 17:02 编辑: 网络 查看:

不少太极拳爱好者,演练太极拳时往往不注重放松,只是活动一下身体,就开始演练了,这样做的效果当然不好。俗话说,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加上一个好意念,等于成功一大半。练太极拳时如何放松呢?我们常说的“调心…‘调身”“调形”实际上就是放松的一种方法。

  “调心”即调整练拳时的心态。就是说在练拳的时候心情要平静下来,去除一切杂念和烦恼,不要让不愉快的事情干扰、破坏自己平静的心情。心平则气和;气和则气血通;气血通则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这里讲的“调心”也就是“修心”,是内在的修炼。因此,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豁达、开通,才可以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这个道理。练功练的是心,是境界。凡事小肚鸡肠、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宽容大度,是不可能静下来的,都不利于“养性”。凡事取源于心。心,静不下来,思想上也不会放松;神于内而形于外,自然而然会影响到练拳的质量。

  “调身”是生理上放松的重要条件。它包括练拳前的生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比方说,睡眠要充足,如果极度疲惫,就不可能全神贯注;心慌意乱,注意力分散,就不可能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节节贯串,意到气到。因此练拳者的生活要有规律,要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做到练中养,养中练。如果晚餐吃得少,早上起来练拳时肚子又饿了,空腹练拳势必会引起低血糖,造成思维迟钝,动作僵硬。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在运动之前吃个鸡蛋,喝一杯牛奶,或者补充一点其他食物。再则,练拳之前,还需清除大小便,选穿合适、宽松、暖和的服装(冬天可以戴上手套和口罩,热了再去掉),还要选择优美、安静、避风、干净、空气新鲜的环境,这些都是放松不可忽视的条件。

  “调形”则是练拳者在心理、生理两方面都达到了放松的要求之后,练拳时应该注意的放松方法。练拳者对全身各部分的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在“明师”的指导下,有个清醒的认识,懂得“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的道理。“调形”最基本的要求是立身中正,也就是练拳时身体和地面要保持垂直,不要前俯后仰,左偏右倚。重心不稳,必然会勉强平衡,全身僵硬;挑肩架肘,必然会横气填胸,呼吸不畅、神气呆滞;头重脚轻,必然会颠覆必生,根本谈不上放松。

  放松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一个动作是由若干节奏组成的,在每个节奏之前,首先要松肩沉肘、松胯沉气。“松肩沉肘到丹田,松胯屈膝到涌泉,由上向下层层松,意念导引是关键”。层层放松,要有一个过程、一个顺序、要有一个放松的时间、要有一个上下相随的整体性。因此,放松甭劳警菘擎篓栗羹磊臣兰擅用力,松下去不是蹲L—_=!。_』旦-_下去。它不表现在姿势的高低上,它强调的是“松、沉”下去。层层放松则下盘稳固;圆裆开胯,则留下了放松的空间,否则便无法气沉丹田。

  从上向下,由下向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层层放松,节节贯串,都是在放松的原则下,由局部的放松而延伸到整体的放松。当然,能不能运用自如,这与练功者功夫的深浅又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注重呼吸的太极拳,不是真正的太极拳。逆腹式呼吸和自然式呼吸相互配合、恰当的运用,也是练拳时放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开呼合吸,发呼蓄吸,文火、武火,和谐搭配。练拳时缓慢悠长、短快急促的呼吸,既能控制练拳的节奏,使之产生一种松沉美;又可以使太极拳的蓄劲、发劲得到一种依托;使陈式太极拳的螺旋劲、对称劲、缠丝劲、松弹劲、开合劲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练拳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完全沉浸在一种放松、忘我的心旷神怡的状态中,方可产生只可意会的快感。

  俗话说,熟能生巧,量变才能质变。遵循着循序渐进,“松、柔、慢”的原则,拳理明白了,姿势正确了,动作熟练了,才能放松。而做到这些,则要求练拳者必须持之以恒。练拳贵在坚持,也贵在要有一个好老师!

 练好太极盘架,松柔是其中的一大要领。

  盘架子的时候,首要者为松。松是松筋骨。所谓松筋骨,就是松骨与骨之间的韧带,扩大各关节的活动余地。作为太极拳,特别应注意松脊柱之间的韧带。练拳中不断地运用“顶头悬、松腰胯、含胸、拔背、松肩、垂肘”等等法则,迫使脊柱间的韧带不断地拉长和收缩,使脊柱内的脊髓和脊神经受到良好的调节和锻炼。脊髓是躯体脏器与大脑相联系的通道,练好太极盘架,使身体各部位受到良性的刺激,通过髓体更为迅速地传入大脑皮质,大脑的反应加快,也就是加强了身体对夕卜界反应的敏感度与协调性,加强了“以松待紧”的太极松圆柔顺的盘架功夫。

  那么,怎样使筋骨松呢?这里面有一个“练紧”的问题。

  所谓练紧,就是练一个“扭”字和一个“拉”字。

  练拳在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贯穿着“扭”与“拉”。每一个动作里面的每一动,都是骨骼与骨骼、关节与关节的“扭”。不是左转右,就是右转左;不是上旋下,就是下旋上。“扭”就是圆转地旋绞,在转旋中,把关节和韧带扭松。太极拳是圆运动,.它有整个动作的大圆旋,又有局部动作的小圆旋,循环往复始无穷。

  在“扭”的同时贯穿着“拉”字。“拉”就是向一物两头使力,使之拉长、抻松。太极拳在完成每一个动作时,总是上下、左右、前后地对拉拔长。虚领顶劲与松腰溜臀就是对拉,含胸拔背与松肩垂肘也是对拉。太极拳从头到尾都包涵着“拉”的意思。在人体的诸关节和韧带中,腰间韧带及肩与胯关节的韧带最为重要。常言道:腰胯长。这个“长,,是平时千锤百炼地拉出来的。

  “扭”与“拉”都要我们做功、使力,要我们“松中有紧”。

  太极拳中的“紧”是在符合人体生理自然基础上产生的“舒适的紧”。只有遵照规矩去完成一招一式,才会出现舒适的紧。

  舒适的紧就是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去练“紧”。在做“扭”与“拉”时,思想放松而精神内敛,并细心地体察体内的传动与感受,养成“内视”的习惯。“心不静则意不专”,心烦意乱,意乱气浮,气浮就体察不了体内的细微变化,就是再练也无舒适感。

  每一个具体的“紧”(扭与拉)之间,存在着相对的“松”。练拳时,“拉”与“扭”不是停留在一个部位,而是不断地有顺序地轮流地进行着,也即是节节贯串的运动。在“拉”与“扭”完成之后,就伴随着“松”。极度的松,有点自动化的味道。可以说,紧是一节节地紧,松也是一节节地松,这节节贯串即为“松紧”的一体合一。

  在具体的“拉”、“扭”、“松”动作进行了成千上万次之后。能够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浑身舒舒服服,内劲灌注,无微不至。全身松净中,会感到自己举止轻捷、思路清晰,能产生奇特的灵敏感,产生高妙的“听劲”。

  练到此步,太极盘架将进入新的阶段,每一动里去寻求开合、虚实,要求在进一步松静的情况下,去细心体察体内流动着的内劲的每一个点上的强弱粗细和上下左右的方向,直至向着“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级听劲功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