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练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贾红梅 的工作室浅谈练习太极拳心得体会
浅谈练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万方学校 贾红梅
在新课标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把太极拳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太极拳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总是出人意料,难以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承袭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加上太极拳动作的特殊性,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变化规律,练习起来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对运动技术认知能力,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我们在太极拳教学中,首先抓好组织教学,讲明太极拳的意义,以及太极拳的特点,例如柔中带刚,呼吸自然,虚实分明,一边做动作一边喊出动作名称,帮助学生记忆。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往往缺乏耐性,片面认为太极拳动作绵软,只适合老年人练习,对于柔和缓慢,重意不重力的太极拳套路运动往往是敬而远之。而仅模仿套路动作,这样习练太极拳就显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教学组织教学班级观看太极拳录像片。首先,能使学生欣赏到正确、优美的名家示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由于有很多太极拳动作用语言表达很难讲清楚,学生也不易耐心听讲,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采用慢放、定格等形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关键和行走路线。再次,可方便形象地进行动作的讲解、分解、对比、归纳。通过观看录像片,促使学生萌动求知、求学的欲望。
二、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打拳之前的准备活动无非包括压腿、压肩、压手、肩踝、膝、髋关节的旋转或拉伸等。究其根本,准备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身心放松。而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打拳的效果比如说压腿,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同时还有避免受伤和放松关节等功效。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大师也曾说过,准备活动的时间应该长于打拳的时间,至少要在半小时以上。特别是我们在清晨打拳就是更应该注意,由于一夜的睡眠使身体有些僵硬,所以这时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
三、不要急于起势
在充分的活动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打拳了。在正式演练套路之前,我认为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来回走动平优一下心跳(如果你刚做完踢腿、摆莲等动作就要更注意这点),站定之后引导身心逐渐入静,从头到脚依次调整、放松(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开胯、展掌舒指等)。然后调匀呼吸(最好采用腹式呼吸,以达到慢、细、匀、长的效果),最后再松柔的开步起势。
四、意念引导运动
在打拳的过程中,意念的导引应该贯串始终。而这种意念引导动作的练拳方法,不仅能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增强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上下肢更协调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锻炼效果。初学太极拳者由于对套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意念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想动作上。当熟练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应该逐渐将意念转变为想身法要求、想虚实转换、想开合衔接、想劲路节奏等或者将意念更集中的关注一下在自身行拳过程中薄弱或欠缺的环节,比如眼神、腰胯、脚步等。
五、采用“慢拳”快教
先粗后细,先分解后组合,把运动路线在快速的情况下向学生讲解清楚,方向多变动作交待清楚,学生先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动作基本掌握以后再将练习的速度慢下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动作。
六、打拳一定要慢
缓慢打拳有利于身心的入静与放松,有利于用意念去引导动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拳技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平时没有比赛或表演对套路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抛开音乐和时间的限制,放慢速度打拳。太极拳的内功也是在缓慢打拳中逐步积累与造就出来的。打拳的时间愈长,在自身的运用与体现上也就越发的驾轻就熟,拳技也在不断的日积月累中得到时进步与提高(如身法的中正安舒、拳架的舒展大方,节奏的快慢相间等)。直到最后,打拳的速度节奏完全可以自行掌控,从而体现出快而不急,慢而不呆的风格特点。
总之,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手段,从实际出发,充分地运用好“慢拳”快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