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好太极拳
——马权友传太极秘诀
经常有人问起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我可以告诉你,在修炼太极拳时,必须遵循如下要领,并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练习、实战的全过程。提到太极的特点和原则,众人说得很多了,我们沿袭古人的理论,继承是对,但也要求新意。我的新意,就是自己20多年打太极拳,并产生内功爆发力的总结。具体说来,应掌握以下方面:
第一、立身中正
这是打好太极拳最关键一点,也是总的原则。立身中正,要求头往上顶,下巴内收,后脖贴领;沉肩坠肘,腋下旋空;气沉丹田,后撑命门;松胯圆裆,重心下垂,似坐板凳,两脚宽30厘米,弓步90度,也就是小腿垂直地面,如果功夫大,大腿与地面平行,这不可强求,前提要有功夫,但弓步90度,是必须的,身子不前倾,裆走下弧;脚下生根,五趾爪地,后根踩实,脚心要空。
第二、虚领顶劲
虚领,是用意念想像往上顶;顶劲,是内劲往上顶,上顶不是外在用力上顶,而是暗劲上顶,顶的程度受沉肩控制,形成对拉。这种情况下会有灵眼出现,人很精神。《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虚领顶劲不是硬顶,硬顶就是僵劲了。顶的同时,注意下巴内收,防止上顶时舔脸。还要注意后脖胫紧贴衣领,防止头前倾。这要求: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虚悬,使周身上下内外连成一个整体。
第三、含胸拨背
含胸,不是猫腰,而是两肩前裹内含;拔背,后背往两则拉,使脊柱有拨的感觉,有如我们抱一棵大树,用力抱也抱还来的感觉。要做到含胸拨背,除两肩前裹外,还要求在行拳时两手要靠前,总有抱树的意识。含胸拨背这一点在实战中作用非常大。不含胸容易被人发出去。含了胸你可对付别人,如双推掌或叫“童子拜佛”动作,当对方抓我双臂,我用双手和身体的合劲下采压对方的手臂,对方对方手臂会折,就会跪地,我再用双按掌将对方发出。这里必须含胸相合,否则不灵。
第四、沉肩坠肘
沉肩指肩要松沉,即将两肩井穴下沉,不可端起,反之气会往上跑,脚下浮漂,全身不得力,这在实战推手中是最忌讳的情况之一;坠肘,就是肘要有往下松坠之意,所以肘不能悬起,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肘与膝就没有合劲,这时外三合就成了空话;坠肘还要求做到不能坠得夹肘了,既“肘不贴肋”,要有外窄之势,腋下旋空,有如腋下夹着鸡蛋,上架肘,鸡蛋掉下,下夹肘鸡蛋也会碎,所以要恰到好处。
第五、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即在运动中意想把气守于脐下三指的下丹田,同时往后撑命门,让前后丹田都鼓胀起来。提到气沉丹田,人们大多只提到将气沉到或意守下丹田,而不提气撑后命门,这是不行的。气沉到下丹田,时间长了会有更多的气,是好事,但出现大肚子现象,这会影响形象的。只有不断后撑命门,将气往后腰、后背送才行。这样,不仅防止大肚子,而且会产生太极内功,提高自身的功力。
第六、松腰为轴
“腰如车轴气如轮。”松腰的关键在于全身放松,行拳时以腰为轴,支撑点在后命门,做手臂运动,一动全身随。松腰感觉全身放松无分量。我们强调以腰为轴,要求一方面以腰带臂做太极拳运动,别一方面是在太极拳动作转换进,先稍节领进,也就是用手带一下腰,让腰旋转,然后在以腰带臂。这在24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转换中较为明显。陈式太极拳行拳,以腰为轴最为突出。
第七、松胯圆裆
松胯圆裆是指胯松胯开,这要求上身用意不用力,全身有无分量的感觉,裆走下弧,两脚两膝内合,不能出现角裆,这在陈式太极拳中非常突出,偏马步,膝内扣。在24、42、48 式太极中表现为弓步的前脚尖要朝正前方,而后脚外撇45度,两脚要有一定的宽度,大约30厘米。松胯在实战中作用非常大,要发力必下沉,要下沉必松胯,要松胯必放松。实战发人时,先松胯下沉,再做进攻。松胯圆裆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很难做到,做到了,就有功夫了,这得练上几年,甚至更多时间。初学者要明白这个原理,照这个方面使劲。
第八、阴阳分明
行拳时要注意阴阳分明,如我们抱球时,两手掌相对,一掌心向下,一掌心向上,形成阴阳。在实战中一手下采,别一手就要上撑,形成错劲。实战发人时,先带后发,也就是说,想发先要。采人时,先给后采,也就是先左后右。在做太极拳运动时,要体现虚实分明,重心移动。如陈式的揽扎衣动作,右腿7分劲,左腿3分劲。国家规定套路运行时重心偏一腿,转换时重心移动。
第九、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即人体以腰为轴,腰以上为上。腰以下为下,腰脊为联系上下体的主动轴。上下相随要求内三合、外三合和内外相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气相合,气力相合;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拳论》云:“发令者心,传令者手,观色者目,手、眼、身、法、步一齐俱到,缺一不可。”手到之处,足必相随,太极拳转换时最为明显。说动,全身无处不动,像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说停,周身都停,身体稳似巍峨高山,动静分明,静中有势。
打太极拳必须达到内三合和外三合的统一,内外相随,上下相随。何谓内三合,既心意相合,意气相合,气劲相合。何谓外三合,既手足相合相齐,肘膝相合相齐,肩胯相合相齐。内外相随既是内在的沉气与外在的沉肩坠肘,松胯圆裆之随。上下相随既头往上虚顶与沉肩坠肘相随,形成阴阳对拉劲;气沉丹田、后撑命门与脚下劲上反相随;手上动作通过腰的主宰与下肢腿脚动作相随。不动全身哪也不动,一动全身协调运动。
第十、圆活舒展
圆活舒展,表现了太极的美观,同时说明只有练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是要要求动作大而不僵,非常舒展;二是外在动作要抱大圆、绕大圆,内在体现为内气随动作进行圆的运转。因此,太极拳在行拳时,要慢要粘,动作也要随内气的运转而行,因为气走得不会太快。要想加快动作,那就得给内气加暗劲,加速内气运转。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和二路的快慢相间,对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圆活,不仅表现在动作上,还表现在手型上。手指自然张开,虎口撑圆,整个手掌成抓篮球的形状,掌心要成圆。做动手动作时除胳膊是圆的,手也要出弧度,形成外棚劲。这样手臂抱成圆,球型旋转。
第十一: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