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日志
24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对躯干的要求
浏览:61 | 发布于:2009.05.20 | 分类:太极拳
24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对躯干的要求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27 8:59:04
躯千包括胸、肋、背、腹、腰、臀等部位:
( 1 )技术要求:胸含背拔,腰松臀敛
( 2 )具体做法:
【 主要拳论】 徐致一所著《吴式太极拳》 中称:“弓腰收臀”。所谓弓腰即坐腰,也叫做塌腰:它是坐身时向下松腰使腰部向外弓的一个姿势,与一般向上拔腰使腰部向里瘪进的姿势完全相反。收臀是弓腰后,臀自然收进的姿势:郝月如说:“两肩中间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谓之拔、《太极拳术十要》 ‘解释:“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 … 胸忌挺出,… … 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自然能拔背.能拔背则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杨澄甫说:' ‘腰为一身之主幸.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定;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拳谱有“刻刻留心在腰间”, “腰为一身之主宰”的要求:孙式太极拳要求:' 胸要含蓄,不可挺出:、胸含则气沉丹田。胸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漂浮,为拳家所忌:胸含则气贴于
背,力由脊发是为真力。以上既为含胸拔背。”陈鑫说:“胸要含住劲。中问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兀,如馨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实际操作】 胸为颈上腹上部位,胸与背相对应.拔背必含胸,含胸是胸背部和肋间肌肉在意识指挥下自然放松,使撑起来的胸廓微内收,绝非凹胸或用力形成驼背之势:背指的是脊柱两侧上至肩、下至腰的部分,脊就是脊柱(分颈、胸、腰、骸、尾四节),要求脊柱适度拉伸,保持正直而巨骨关节(椎间盘)虚虚对准,练拳要使背部的肌肉放松分别向纵、横方向伸张,形成拔背、扩背之势,有气贴背的感觉、此动作需与头顶项竖协调完成。
腰包括左右两‘肾、左右腰及前腰(腹部)。松腰指向前尾阁穴上提,腰背肾俞、命门穴后塌,这里塌腰与长拳的塌腰截然不同,是腰向后塌,塌住劲即通过收臀抱胯等动作,使附着腰椎间的肌肉收缩,并向下沉住尾阎穴,脊柱尾骨根向前托起丹田,从而减小脊椎“S ”生理曲线,形成塌腰,并使得“尾阎中”,这是要通过用意来做到放松腰部: 在腰部松沉中,使臀部不突出而向里收敛称做“敛臀”,也有人称“吊档”通过提肛使肛门括约肌收缩,有忍便状,与收臀动作配合完成
[形象比喻]胸含就像累的时候长出一口气后的自然放松状态,有“含胸以顺气”之感:,背拔就像背部皮肤绷紧有贴了膏药或拔了火罐的感觉,腰松有腰靠在椅子或沙发上的感觉,臀敛有穿紧身裤兜紧臀部的感觉。
( 3 )健身机理:中医上讲,督脉下起骶骨尾部末端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颈部背面的大椎穴,而腧穴也都在背部,腧穴是人体气血的总汇,脏腑经气都由腧穴贯通,胸背部内藏主要脏腑,心、肝、脾、肺集中于此,任、督二脉由此通过,因此对胸背的技术要求相当重要‘, 腰部主要有肾:一中医认为:“肾为先
天之本。”前腰即腹,为“气海”所在,亦相当重要。对胸背的技术要求:第一,隔膜下降使胸腔的容积增大,提高肺泡的换气率,促进新陈代谢,利于肺组织保养和肺病康复第一,隔肌的升降幅度增大,从而对胃肠等内脏器官和胰脏消化腺体起到一种节律性的柔和按摩作用,促进消化吸收。第二,增大胸腔容积,降低胸内压,使外周静脉血易回下腔静脉,促进心脏血液循环.,现代科学实验证实了这一点,据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常打太极拳的人,平均血压17 . 9 / 10 .8kp 。,而对照组为20 . 5 / 11kPa ;动脉硬化率,常打太极拳的人为39 . 5 % ,一般人为46 . 4 % 腰部松沉可使腰椎的生理曲线改变,减少前弓形成的曲度,增加脊柱的弹性以缓冲震动,起到保护脑的作用,可以对脊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有刺激作用,有利于消除腹内器官淤血、肠蠕动机能的改善及腰腹病的防治。敛臀在气沉丹田和档部会阴穴上提的配合上,加强了横隔呼吸作用,使腹肌大小肠、泌尿系统和肾脏获得有规律的锻炼,提高腹肌弹性。
(4)技击作用:胸含背拔可以有效地化解对方击打,使对方来力随胸含而得到缓冲,这在内家拳推手的接手中尤其重要,太极拳中称其为化劲、同时背拔的作用是放劲,在发力上 ,重点是通过拔背改变脊椎生理曲线,使背部肌肉有一定张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肩与背的肌肉配合发力,增大发力效果,即拳谱上讲的“力由脊发”, ' ,腰脊为第一主宰”。腰是躯干运动的枢纽,松腰能使下肢力量上传,加大劲力传递;臀部内敛使整个脊柱下端的尾间内收和沉着,这样固定了脊柱的下端,成为整个上肢的支座,使身体保持中正,重心下降下盘稳固,脊柱的灵活性和背肌的弹性增强,有利发放对千,此外臀部还是一个有效的攻击部位,司一以挑、撞、坐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