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为真 李亦畬传人。民国初年在邢台传李圣端、李香等人。民国三十赴北洋,传完县禄堂。同年返乡,应聘为省立第十三中学武术教员。在校公开传授太极拳。永年弟子有李福荫、朝韩钦贤、张振宗。李集峰、范念祖等。其子侄均承家学。
李逊之 李亦畬之子,1940年,收徒魏佩林、赵蕴园、刘梦笔、姚继祖,子池荫也习太极拳。
郝月如 得家传,1930年,赴南京、镇江、常州等地教拳。
李集峰 郝为真传。到邯郸、邢台、太原等地传拳。
韩钦贤 师从郝为真。主要在邯郸传拳。
张振宗 师从郝为真。一生在家乡授拳
郝少如 得家传。1930年,往来于上海、常州、等地教拳。1933年,在私立 海中学教拳,并应聘于武进正德学社教拳。1973年,在上海创建“郝派太极拳拳社”。20世纪60年代,应聘于上海市体育宫教拳。
郝振铎 郝月如族侄。一生在天津传拳。
李福荫 郝为真传。在家乡传拳。
郝向荣 得家传。得家传。1929的,郝月如带郝向荣赴南京教拳,一般是郝向荣作示范,郝月如巡回指导,郝月如逝世后,郝向荣又协助郝少如在上海教拳。传人多为其子侄。
魏佩林 师从李逊之。在邯郸、邢台、峰峰、鸡泽等地授拳。三子均承其艺。
姚继祖 师从李逊之。一生主要在永年传拳。所教学生遍及武汉、邯郸、邢台、石家庄、沧州、保定、安阳、湖南及四川、广东、浙江、江西等地。
李锦藩 得李逊之、李石泉、李化南传。常年在广府西街授拳。
胡金生 得传郝少如。弟子分布在新加坡、朝阳、开封、乐山。
魏高申 魏佩林长子。定居邯郸,长期在邯郸授拳。
魏高义 魏佩林三子。传人有魏润平、杜志民、魏雪山、魏雪民、魏建平、周志军、孟庆代。
魏高志 魏佩林四子。传人有魏雪民、魏雪刚、魏雪亮等人
李光潘 得家传。从次赴上海、北京、海口、南宁等地教授太极拳。
金竟成 师从姚继组。学生40多人。
翟维传 师从姚继祖。经常到各地讲学传艺,主要有邯郸、邢台、石家庄、黄冈、罗田、徐州、成都、温州、珠海、江门、开平以及香港等地,上门请教的有淄博、抚顺、马鞍山、重庆、成都、太原、宁波、东莞等地爱好者。
胡凤鸣 先后到邢台、西安、济南、青岛、淄博、成都、沈阳、武汉等地教拳。
钟振山 师从姚继祖。先后到北京、成都、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新疆、河南、蚌埠、邢台、石庄家、邯郸、保定、昆明等地传拳。
李佳 姚继祖弟子。传人有李文章、李海彬、毕书民、胡文生、李同彬等人。
李清江 姚继祖弟子。传人有李运科、谢章生、李会海、杜明怀、李振明、李明军、李顺芳等人。
郝平顺 郝向荣传。弟子分布在山东、武安等地,了永杰亦承其艺。
孙建国 师从李锦潘。先后赴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武当山等地传拳,有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爱好者前来求教,学员逾千人。
路军强 师从翟文章。传人有杨利民、苗现国、路社红、焦涛、张高峰、胡进朝等。
祁悦强 祁锡书之子。先后到邯郸、北京、石家庄、西安、珠海等地传拳。
二、 各地传承
杨式太极拳传系
杨班候传系
牛连远支系
牛连元(1851—1937),南方富商,往来于京津之间做生意。在京与杨班侯相,结为金兰。进京时多住杨班侯家,同时从班侯学艺十几载。得班侯所传太极拳“九决”和“八十一式大架”太极拳,因其不以授拳为业,仅将班候所传,传给盟弟李寿泉之婿孟侠及吴兆峰。
吴孟侠(1906—1977),原名彩翰,福建人。师从其岳父之盟兄牛连元学太极拳。抗战胜利后,在天津和平区建设路寿德大楼与其兄吴兆峰创建“广华哲宗同易武术社”及“葆真八卦掌房”,设场授徒。
全佑支系
全佑满族人。初学于杨禄禅,后庆杨禄禅之命,拜杨班侯为师。其子区绅,后从汉姓吴,即吴鉴泉,吴鉴泉所传,被称为“吴式太极拳”。
杨键侯传系
许禹生支系
许禹生 (1879~1945)武术教育家。字龙厚。北京市人,原籍山东省济南市。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文武双修,曾从家馆武术教师刘德宽学艺,后从杨健侯习太极拳。民国时期任教育部专科系主事,为雪“东亚病夫”之耻,建议在学校设置国术课,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并成立体育学校,首次将武术列入学科考试科目。1912年11月,禹生邀集北平武术界著名人士吴鉴泉、赵鑫洲、耿诚信、郭志云、葛罄吾、纪子修、恒寿山等创办北平体育研究社。社长由市长兼任,他任副社长。该社以“普及武术运动、研究武术理论和拳史、培养武术人材、达到强民报国”为宏旨。
京师各校渐向该社聘请教员,教授武术,一时形成北平各校延聘武术教师的一种风气。1916年,又由许禹生倡导,作为该社的附设机构成立了北平体育讲习所,除自任课外,还延聘吴鉴泉、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孙禄堂、刘恩绶、张忠元、佟连吉、姜登撰、纪子修、刘彩臣等任教。讲习所以培养大、中、小学校武术师资为目标,其术科以国技为主,包括徒手和器械。徒手包括太极、形意、八卦、少林等各类拳术,以及长拳短打、擒拿格斗诸术;器械包括刀、枪、剑、棍、钩、锏、戟等。
讲习所还授武术理论及拳技教授法等。此举受到蔡元培及国民政府教育部的佳许,由教育部解决所址及经费资助,并行文各省、市,选派学员来学习,毕业后回原地任武术教师。该社还做了许多有益的社会调查工作。据《体育丛刊》载:1924年6月,该社对北平、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湖北、陕西、四川等16个省、市的40所大、中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当时将武术列为课外活动内容的占22.5%;列为正课算成绩的占52.5%,两项共占75%。武术列入正课,学生对之颇有兴味。
1929年12月,许禹生应时变,在该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北平市国术馆,市长兼馆长,他任副馆长,并主编《体育月刊》。该馆仿效中央国术馆的机构设置,设教务、编审、总务等处,总管全馆工作;下设高级研究部、普通研究班、专修班、民众练习班,培养武术师资,审定武术教材,传习各类武术技艺和理论。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亦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该馆成立刀术速成班,传授刀术,为抗击日寇输送将士。禹生著有《少林十二式》、《罗汉行功法》、《太极拳势图解》、《神禹剑》、《陈式五路太极拳》、《中国武术史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