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李和生谈太极拳三步法练习(2)

李和生谈太极拳三步法练习(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2 01:27 编辑: 网络 查看:

    盘拳和推手是太极拳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盘拳是推手的基础,推手则可以检验练太极拳的方法、劲力和姿势是否正确,从而可以改正不良之病和确立新的体会,推手对帮助练拳时进一步松、柔、沉、稳,培养内劲。对训练自身的灵敏、机巧都有很好的作用,练拳和推手二者不可偏废。但是,首先要练好太极拳,只有加强对太极拳的锻炼和研究,才是提高太极推手技术水平的前提,此点决不可忽略。

    有些人对推手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推手是末技,只有练拳才是正道。

    另外也有些人,认为推手是争强好胜。因而在推手练习时,拳友之间往往产生误会和摩擦,甚至伤害身体。这种偏差主要是没认真学习太极拳理论,研究阴阳哲理。也有少数人由于缺乏教养或违反武德,而在推手中掺杂了非太极拳的拆式、拆手、散手以及反关节擒拿法等招术,使一些初习推手,对沾、连、粘、随不太熟练的人受到伤害,使推手形成了较力。        有人说,练拳和推手就是讲力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现在流行的太极拳,陈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等,虽然各门派较多,但其传承都是一样的。远在我国南北朝时,就有了太极拳,传到了明朝道士张三丰发展了太极功,所传十三势,后人奉为太极拳祖师,张三丰在湖北武当山修炼,几经传播至陕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蒋发,蒋发传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河北杨露禅,由杨氏父子传入北京,太极拳方广为流传至今。

    大极拳的理论,可以说王宗岳的著作最具权威性,流传最早、最广,练太极拳者都把它奉为拳经。拳经日:“斯技旁门甚多,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毫重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由上述拳经可见,违反了拳经理论,都是不正确的。

    太极推手的内容包括单推手、定步双推手、活步推手、大撅等形式,使用的方法为十三势。十三势其实是十三种方法,不是十三个姿势。这十三种方法是:“棚撅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前八个字是八种手法,后五个字是五种步法。这十三种手法、步法贯穿在全部太极拳的姿势动作之中。

    太极推手,手法要按上述八种手法要求。要体现沾、连、粘、随动作特点,以静制动,屈己从人,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绝对不许有抓、握、撕掠、箍、抱、拿反关节,腿底下使绊动作。

    练习推手时应注意:

    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功夫是由积累而成的,多练基本功,推手歌云:“棚振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初学推手要多“打轮”,即推四正手,“棚振挤按”,轮要打得够度,而且要“打圆”,即不凸凹、断续、缺陷。

    二、不要过早问劲。因为熟能生巧,推手更是如此,要全身放松,松,不是疲塌,不是弱。对肌肉和神经来说,要求保持松的状态。骨骼要松开,即对拉拔长,各关节松开后,通过炼气,以气为介质,自然就能形成如同球样的六面松棚劲。

    三、忌犯“双重”之病,如遇对方用力推来,立即还手抵抗,那就违反了太极推手中最忌犯的“双重”之病,见招打招,见势打势的攻防手法是属于先天自然之能,太极推手不要采取这种手法。拳谱中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无论对方发出的力大力小,都要把它看作“刚”,不要对抗,以柔化沾连为主。

    太极推手主张“以静制动” , “四两拨千斤”,是有它独到特点的,因为盘拳或推手中,始终贯穿阴阳哲理,而任何法则也不会离开阴阳。例如,在盘拳中的前进后退是阴阳,重心转移时虚实变化也是阴阳,往复折叠的法则是阴阳,推手中人刚我柔,吾顺人背也是阴阳。太极拳及推手,由体到形,由表及里,无一违背阴阳哲理,它除符合阴阳哲理外,也有它巧妙的特点,凡是对抗所用的劲力,都应符合物理的力学原理,否则不会收到预期效果。

    太极推手的劲力源于腰,即“以腰变手”。因为由腰部发力,符合物理的杠杆力学原理,杠杆力学的公式:重量 x 力臂。例如,甲和乙推手,两个人体重都是 60 公斤,甲由臂上发力,力臂长 30cm ,乙由腰上发力,力臂长 90cm ,甲二 60 x 30 ,乙= 60 x 90 ,由此可见乙用二分之一的力,即可将甲击退,此即为腰变手。腰变手的训练,主要在盘拳,盘拳时每动都要与腰相合,左手动,由左侧腰领动;右手动,由右侧腰领动。推手的口诀是:进手先进腰,退手也先退腰,即腰为先导。

    太极拳与推手,练到第二层功夫时,经过初步功夫对腰的加强训练,肾气已壮,丹田内气足,即该练“以气变手”,此时应手到气到。推手时与对方一接触,内气即渗人对方体内,此时进攻或引之落空,皆可随心应手。但此阶段应把腰松开,要求做到连而不接,对方进攻时,其劲力被我之内气在腕、肘、肩、诸关节处阻断,不能直接攻击重心。当攻击对方时,再合上腰,一触即发。

    当练到第三层高级有功夫,“以意变手”时,此时完全以神经和意念为主导,手更应轻灵,和对方一接手,意念即可渗人对方重心,歌诀云:“练好意变手,沾、化、截、发随意走。”又日:“发劲意何解,有如敬宾朋,用手轻相扶,所指决无空。”

相关的主题文章:

   阅读(?)编辑

上一篇: 车漆不能再生 抛光太多也会毁车 下一篇:百谷红军村 红色印记刻在族裔记忆中

提示:“固定链接”为您显示此篇文章的固定不变链接,如果您有还有疑问请点击帮助
链接地址: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