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顺化无声
——记我市李雅轩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倪桂芳
每天清晨,在顺城区政府西侧的小花园里,总有一群习练太极拳的人风雨无阻地坚持练习。而在他们中,为徒弟们手把手指导和传授动作的“师父”更是身板硬朗,眼睛炯炯有神——她就是我市李雅轩杨式太极拳的第六代传人,67岁的倪桂芳。
倪桂芳练太极。记者 周妍 摄
倪桂芳(前排中间粉衣者)王福元为太极拳爱好者领拳。(由本人提供)
师从名家学太极
23日早,在小树林里的练功场地,倪桂芳在为新学员摆式。别看倪老师今年67岁,但是常年习练太极功夫使得她的容貌和精神状态看法比实际年龄至少小10岁。只见她身穿红色太极练功服,招式间尽显“功夫大师”风范。
受父亲的影响,倪桂芳从小就喜欢运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看书和光盘,开始接触太极拳,并学习了一些太极拳的竞赛套路。1986年,她拜在李雅轩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龙骧门下,成为李雅轩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至今已经20余年。
倪桂芳的爱人王福元也是太极拳高手,也是李雅轩杨式太极拳的第六代传人。她的女儿、姑爷也都在习练太极拳,可谓是“武术世家”。
目前,中国的太极拳运动受到全世界的认可,许多国家和地方都有学习太极拳的爱好者。杨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发展演化为多个分支。李雅轩就是杨式太极拳杨澄甫的得意门生,演练形成李雅轩杨式太极拳,该拳于2011年申请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倪桂芳习练的是杨式太极拳大架。其拳架特点是:架势舒展简洁,动作松柔,立身中正,行功轻灵洒脱。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习练太极功夫深
李雅轩杨式太极拳要求:慢、稳、圆、韵。通过打拳让习练者身心放松,全身松软,经络畅通,使身体状况得到改善,达到健康和心情愉快的目的,长期练习对调理神经系统疾病非常见效。
李雅轩杨式太极拳拳法分三套,为36式、43式和115式,普通入门者都要从基本的三套拳法学起。学习一年以上,可依次习练55式太极剑、40式太极刀和太极大枪。太极拳的拳、剑、刀、枪都掌握后,才可以学习太极推手的单推、双推、四正、大掳,最后是散手。
“太极拳本身就是练功夫,而功夫通过练习才能增长内力。”对于几十年如一日习练杨式太极拳的倪桂芳来说,想要与她过招是很难的一件事儿。别说普通人了,就连习练过长拳、咏春拳的“高手”在与她过招后都转拜她为师。
倪桂芳介绍说,练习太极拳功夫讲究粘、连、黏、随,只要与对方一搭上手就不会轻易被甩掉。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防身护身。同时,太极拳大架是在提腿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功力的拳架。其特点与提腿架相近,但每势完成后不提腿,而都要跟步,使两条腿当一条腿用。步子和动作幅度比提腿架更大一些,故称大架。
在练习时,习练者需要弓步坐腿,臀部均低于膝,进退都要求在一条腿下蹲的条件下,先将另一腿收回,再仆步伸出,这样势必增加了活动量,故此架便于提高功力。该拳架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下盘。杨式太极拳大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练圆,是练立圆。中架是练平圆,大架是练立圆,平圆和立圆就构成了立体圆。具体说就是无极一变就是太极,太极一变是缠丝,缠丝一变是背丝扣,由缠丝变背丝扣即是太极拳。大架因吃功夫,一般每遍约6分钟左右,但功夫越深速度越慢。
传播拳术广交友
1997年,作为电气工程师从钢厂退休以后,倪桂芳开始对外教授杨式太极拳,既为让大家健身,也为使杨式太极拳不失传。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她还参加了国内组织的“传统太极拳”邀请赛,及我市的杨式太极拳比赛,获得过金、银牌等奖项。
多年来,经她教过的学员有上千人,徒弟近百人。其中,最小的学员仅7岁,最大的80岁。不仅有我市的,还有我省其它城市及广东佛山、山东威海慕名而来的徒弟。每年,她还要固定到广东佛山去会友授拳。
生活中,倪桂芳和老伴王福元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王福元会拉二胡,倪桂芳会弹柳琴,两人在家里举办一个小型音乐会不成问题。而且两人还喜欢画国画。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重点却都放在了太极拳上。“用自己的特长结交朋友,让大家健身的同时,又能了解传统武术的精华,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儿。”谈及多年来对于太极拳付出的过多精力,倪桂芳夫妇觉得看见学员的改变,自己的心里是最高兴的。
十几年间,为了传播和弘扬太极拳,他们尽自身的微薄之力走南闯北。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发扬李雅轩杨式太极拳,让更多的人从中体验强身健体带来的好处,让李雅轩杨式太极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记者 周妍)